会计信息怎样“注了水”?
录入时间:2002-07-31
【中华财税网北京07/31/2002信息】 从技术上看,上市公司操纵会计信息的手
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非法手段即会计造假;另一类是通过合法的手段,即利
用现行会计法规的缺陷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会计信息操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法制建设正在逐步完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越来越重,
会计造假的成本越来越高,会计造假已不合算了。因而,有些上市公司转而利用现行
会计法规的某方面规定不具体、不明确的缺陷以及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会
计信息的操纵。具体手段主要表现在:
一、上市公司通过过度剥离来优化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在股票发行上市的行政审批制下,股票发行额度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企业为了
达到发行上市或提高发行价格的目的,有的将部分经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剥离,或者
进行局部改制上市;有的将原本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能力的生产线、车间和若干业务
拼凑成一个公司上市;有的将本应属于拟上市公司负担的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剥离给
母公司,同时将母公司部分账龄短的应收账款置换到拟上市公司;有的将历年的潜亏
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科目上长期挂账;还有的通过把母公司或关联公司的收入剥
离到拟上市公司,而将拟上市公司的费用剥离到母公司的做法来增加拟上市公司的利
润。
二、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操纵会计信息。
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粉饰会计报表,操纵会计信息,在上市公司中已是屡见
不鲜的事,如琼民源、世纪星源等,它们的手法主要有:
(1)通过关联方购销活动增加收入,转嫁费用。我国的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
在着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上市公司利用与母公司的购销关系,从母公司以较低
的价格购进材料、母公司以较高的价格从上市公司购买产品,从而虚增上市公司收入,
将费用转嫁给母公司,操纵利润。
(2)上市公司通过与母公司的资产转让置换来操纵利润。如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
和大额债务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以达到降低财务费用、避免不良资
产经营产生的亏损或损失的目的,而将母公司的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上市公司,或与上
市公司的不良资产进行不等价交换,从而操纵会计信息。
(3)资产租赁。有些上市公司是母公司别离一部分资产后上市的,有些经营性资
产是从母公司租赁获得的,其租赁的数量、方式和价格却由上市公司和母公司协商决
定,成为上市公司操纵会计信息的又一手段。
(4)计收资金占用费。按照我国现有法规规定,企业之间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
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企业间资金拆借现象较为普遍。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关联交易向母
公司计收资金占用费,还可以通过关联交易向被投资公司计收资金占用费,从而增加
营业外收入,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
(5)受托经营。在我国目前尚无受托经营方面的法规的情况下,有些上市公司将
不良资产委托给母公司经营,定期收取委托经营收入,既避免了不良资产亏损、又获
得了一笔利润;或者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以较低的托管费用委托上市公司经营,虚构上
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受托经营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又一手段。
三、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操纵会计信息。
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同将导致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重大差异,由于我
国会计政策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因而也就成为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信息操纵的手
段之一。
(1)改变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从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以及延长固定
资产折旧年限(即降低折旧率),都会由于当期折旧费用减少,相应减少当期成本费用,
从而增加当期账面利润,高估资产价值,同时,由于降低固定资产折旧率又不会增加
所得税,因而,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重要手段。
(2)改变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上市公司将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
法,即使被投资企业不进行分配,企业也可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盈利情况,按投资比例
计算投资收益,增加企业当期利润总额。而税法上是按企业实际收到的红利以及红利
的多少进行征税的。这样既增加了利润,又不会增加上市公司的当期税负。
(3)利用“八项”计提调节利润。我国在1999年上市公司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
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基
础上,从2001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又增加了资产减值
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八项”计提对
进一步挤去上市公司资产的“水分”,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客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八项”计提的计提比例和方法由上市公司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自行确定,
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利用“八项”计提操纵会计信息留下了空
间。
(4)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可供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利润和期末资产的计价。因此,上市公司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
更,调节利润,从而操纵会计信息。
(5)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有的上市公司常常采用提前确认收入
的手段来虚增利润,还有的上市公司对本不应资本化的支出进行资本化,从而减少成
本费用,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b20020725003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