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CPA《审计》考试辅导25讲(10、11)

录入时间:2002-07-24

【中华财税网北京07/24/2002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档案和审计重要性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和备查 类工作底稿。 例1(多选题)以下工作底稿属于业务类的是(BC) A材料的收发流程图;B销售货物的内部控制调查表;C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 的研究和评价记录;D与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及管理层人员结构有关的资料。 [分析]AD属于备查类审计工作底稿。 例2(简答题)注册会计师李浩在复核助理人员形成的工作底稿时,发现助理人员 把向客户索要的客户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直接当作了审计工作底稿,李浩应当指导助 理人员如何形成这张审计工作底稿?这张审计工作底稿应该具有硼些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李浩应当指导助理人员实施以下程序:1.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来 确认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其可收回性;2.把审查过程和结果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并注明资料的来源。这张审计工作底稿应具有的基本结构有:1.华兴公司的未审情 况,即华兴公司应收帐款账龄分析情况;2.审计过程的记录,包括助理人员实施必 要的审计程序及其查证结果,李浩复核的情况;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论,包括注 册合计师对华兴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其可收回性的确认。 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工作的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多层次的审计工作 底稿复核制度(详见表1) 例3(多选题)如果部门经理作为某一审计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则(BD) A三级复核可以简化为两级复核;B部门经理的复核是一级复核;C部门经理的应 当承担起一、二级复核的任务;D主任会计师应另行制定人员执行部门经理复核工作。 例4(简答题)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多级复核制度中,只有一级复核属于详细复核, 需要做复核纪录,其他层次的复核都可以不做记录,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正确的 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种做法不正确,无论哪一级的复核,都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做 好复核记录,对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要明确指出,并以文字记录于审计 工作底稿中;2.复核人签名和签署日期,以划清审计责任,也有利于上级复核人对 下级复核人的监管;3.书面表示复核意见;4.督促编制人及时修改、完善审计工作 底稿。 审计档案 例5(单选题)如果精华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决定以后不再接受华兴公司的委托, 则1997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形成的华兴公司的一些法律性的文件应当(C)。 A至少保存至2007年;B长期保存:C至少保存至2011年;D至少保存至2010。 [分析]审计档案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该项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于永久性档案, 应当长期保存;对于当期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 10年。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中止了对被审计单位的后续审计服务,则永久性档案的保管 年限与最近1年当期档案的保管年限相同。因此,法律性文件属于永久性档案,应该 与中止了对被审计单位的后续审计服务时最近1年当期档案的保管年限相同,至少保 存至2011年。 例6(单选题)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的相关规定,下列各项 中属于泄漏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的是:(D) A未经委托入的同意,允许法院、检察院依法查阅审计档案中有关审计工作底稿; B未经委托人的同意,允许政府审计部门派出的检查组查阅审计档案中有关审计工作 底稿;c未经委托人的同意,允许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检查组查阅审计档案中有关审 计工作底稿;D未经委托人的同意,允许审计其母公司的注册会计师查阅审计档案中 有关审计工作底稿。 [分析]在1.被审计单位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2.基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 需要;3.联合审计;4.其他合理情况这四种情况中,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 师,因审计工作的需要,可以查阅审计档案,但必须经委托人同意。 理解重要性概念 重要性概念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性。由于重要性水平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 的,根据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和特定的客观环境而确定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 由于确定重要性水平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企 业会计根表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不同,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例1(多选题)关于重要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BCD) A因为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所以重要性概 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B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企 业的重要性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不同;C重要性水平不同于重要的审 计项目,审计项目越重要,其重要性水平越低;D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 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重要性水平的运用 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时,应当从错报和漏报的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考虑,应 当考虑会计报表和相关账户、交易两个层次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不同阶段运用重要性不同,其对比如表2。 例2(判断题)当注册会计师低估重要性水平时,他会多执行实际上没有必要的审 计程序,浪费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效率;当注册会计师高估宣要性水平时,他所执行 的审计程序小于实际需要的,必然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影响审计 效果。由于影响审计效果比影响审计效率对注册会计师危害大,因此。注册会计师评 价重要性水平应当偏低。(×) [分析]重要性水平偏高或偏低均对注册会计师不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 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例3(单选题)在(A)情形下,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追加审计程序。 A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略低于重要性水平;B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略高于重要性水 平;C再次评估的重要性水平高于初步评估的重要性水平;D再次评估的重要性水平低 于初步评估的重要性水平。[分析]BCD情况均需要扩大审计程序,因为这些情况下原 程序有效,可以考虑继续使用原程序(即不改变程序的性质)来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即扩大审计程序),以降低审计风险;A情况下原程序不是太有效,可考虑改变原程 序的性质,使用其他审计程序来收集审计证据(即追加审计程序),以降低审计风险。 例4(单选题)在会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水平的阶段是(C) 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报表阶段 A 是 是 是 B 是 是 否 C 是 否 是 D 否 是 是 例5(多选题)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尚未调鳖的错报或澜报时,应当包括:(ABCD) A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B前期尚未调整且未消除影响的错报或漏报;C推断的错 报或漏报;D需调整报表的期后事项或有事项的影响额。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 1.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与审计风险也成反向关系。重要性 和审计风险实质上是统一的,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考虑, 是重要性,从注册会计师本身考虑,是审计风险,因此,低重要性水平和高审计风险 是指同一种事情,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 2.发生错报和漏报多的账户或交易审计风险大,需要把重要性水平确定得低一 些,以多收集证据,降低风险;但对于出现错报和漏报可能性大的账户或交易,从效 益角度考虑,则可以把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 例1(多选题)你认为以下表述错误的是(BD) A为合理保证应收账款账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10000元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比不超 过20000元所收集的证据要多;B为合理保证应收账款账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10000 元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比不超过20000元所收集的证据要少;C存货占资产总额的30%的 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比占20%时的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要低;D存货占资产总额 的30%的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比占20%时的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要高。 [分析]由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与审计风险也成反向关系, 因此,重要性水平确定为低水平,意味着需要多收集些审计汪据才能降低审计风险; 而对于重要账户,由于其审计风险大,应当从严(低)确认重要性水平。 关于重要性的综合题 例2信诚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审计明光有限责任公司的2001年度会计报表, 2002年3月28日外勤工作结束。明光公司的总资产为8000万元,总负债为5600万元, 利润总额为2000万元。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项目负责人李豪将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 平定为总资产的0.5%或利润总额的5%。 主任会计师林雄在复核工作底稿时,注意到以下事项: 1.明光公司在其境外于公司投资额为25万元,占70%股权比例,因受条件限制, 注册会计师由无法去现场审计,所发出的询证函也没有回音。 2.明光公司2001年12月31日外币银行存款余额未按年末率折合人民币记帐本位 币调整入账,其账面余额采用的折合汇率与公布的市场汇率的差异影响当年利润数为 4万元。明光公司怕调账麻烦,没有做调整。 3.1999年8月,明光公司为另一公司--简成公司向银行借款1000万元提供使用担 保,注册会计师李豪建议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但明光公司未予接受。 4.明光公司在其境外子公司投资额为600万元,占70%股权比例,因受条件限制, 注册会计师无法去现场审计,所发出的询证函也没有回音。 要求: 1.确定审计计划中,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金额,为什么? 2.如果李豪将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会计报表项目,其中部分会计报表项目的重 要性水平如下: 会计报表项目 重要性水平(万元) 银行存款 8 长期投资 20 预计负债 3 就上列各事项说明当其单独出现时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及你的理由。 [分析] 1.按总资产的0.5%计算重要性水平为:8000万元×0.5%=40万元, 按利润总额的5%计算重要性水平为:2000万元×5%=100万元。 所以,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金额为40万元。因为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使用 被认为对任何一张会计报表都重要的最小的错报或漏报总水平,即注册会计师应当选 择最低的重要性水平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事项1发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表,因为长期投资25万元(大于长期投资项目重 要性水平而小于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事项2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表,因为银行存款余额调整4万元,小于银行存款 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即使明光公司不做调整,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忍受。 事项3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表,因为明光公司拒绝披露为另一公司向银行借款 1000万元提供信用担保,可能产生的或有负债超过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 事项4发表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表,因为长期投资600万元(大于长期投资项目 重要性水平也远远大于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审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表1 三级复核制度 项目 复核人 性质 复核时间 复核范围 复核要点 一级 项目负 详细 在外勤工 对审计中形 1.所引用的 复该 责人 复核 作中 成的审计工 有关资料是 作底稿逐张 否翔实、可 复核 靠; 二级 部门 一般 外勤工作 对审计工作 2.所获取的 底稿中重要 审计证据是 否充分、适 会计账项的 当; 审计、重要 3.审计判断 审计程序的 是否有理有 执行以及审 据; 计调整事项 4.审计结论 进行复核 是否适当。 1.所采用审 计程序的适 当性; 三级 主任会 重点 签发审计 对审计过程 2.所编制审 复核 计师 复核 报告前 中的重大会 计工作底稿 计审计问 的充分性; 题、重大审 3.审计过程 计调整事项 中是否存在 及重要的审 重大遗漏, 计工作底稿 4.审计工作 进行复核 是否符合会 计师事务所 的质量要 求。 表2 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运用重要性水平的对比 项目 运用 实质 阶段 审计 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以确定所需审 重要性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 计划 计证据的数量 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的错报 阶段 和漏报的限度。 审计 如果注册会计师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 实施 平,应当选用以下方法控制审计风险 阶段 至可接受的水平; 1.扩大符合性测试范围或追加符合 性测试程序,以降低对控制风险的初 步判断水平; 2.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将检查风险降 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 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 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 报告 水平大大低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 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 阶段 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 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 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 决策的标志。 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 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 虑扩大实质性测度范围或提请被审计 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 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 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实 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 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以 降低审计风险。 (b2002071800713) (2)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