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0年CPA考试考生应试时失误点的分析--《财务成本管理》
录入时间:2002-07-16
【中华财税网北京07/16/2002信息】 总体说来,大家的感觉是2000年的《财务
成本管理》题目不算难,考得比较好,合格率为17.66%,位于适中。
这两年《财务成本管理》这门学科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在《财务管理》中加上
了成本管理的内容。但总体上仍然是以财务管理为主,成本管理所占比重并不太多,
整个教材十四章中,成本核算与控制只有两章。所以命题也主要以财务管理方面为主,
考生的失误也主要发生在财务管理的命题方面。
从命题的结构上分析,《财务成本管理》客观题只有27题、34分,主观题7题、
66分,这在五门考试的科目中,主观题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但命题结构不是造成考
生失误的主要原因,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对财务管理的一些起基本概念在
复习时没有弄清所致。
客观题单选13道,由于对现金流量、股价贴现、财务危机、股利增长等基本概念
没有理解而造成的失误,占一大半。
多选题7道、14分,每题的计分量比其他高出一倍(2分),失误也是有关投资风
险、收益率、资本成本等概念不准确而造成的占大多数。由于概念没有搞清,所以面
对多项选择,选不准、选不全。客观题丢分主要丢在这一部分。
判断题因为有倒扣分,往往是考生的“陷阱”,但这次《财务成本管理》只有7
道、7分,且错答的倒扣只有0.5分,“政策”是“从宽”的。所以判断题对考生成绩
的影响并不太大。
主观题的计算及分析题4道、24分,应当说都是比较容易的。第一题计算几个财
务指标,记住基本公式就应当得分;第二题主要是利用经济订货的原理,进行财务分
析,作出是否调整经营品种的决策,题目本身也提示了要注意“资金占用的变化”;
第三题、第四题都是几个简单的财务计算公式,只要掌握了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就
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分。这一部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点。失误的不太多。
主观题综合题3道、42分,比重很大。在综合题中,失误最多的是第一、第三题。
如果《财务成本管理》没有通过,主要就是这两道题。
综合题第一题,要求按投资报酬率计算股票价值,用以考核股票的内在价值,按
股票价格计算股票的预期报酬率。多数考生对复利现值和年金现值的计算掌握较好,
因此,对股票内在价值的计算都比较正确。失误主要发生在预期报酬率的计算方面。
计算预期报酬率,应当采用测试法,需要考生利用前一步的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只需
要提高一个百分点测试,则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果采用了更高的报酬率测试,则需
要使用插值法,计算量会加大。
综合题第二题,比较简单,要求计算净现值为零的销售量。得分率较高。
综合题第三题,是考生失误最多的一道题,而这一道题就是20分,占全部命题分
数的五分之一。命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主要考核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和财务杠杆的计算以及对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应用。这道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确认
优先股红利,大多数考生陷入了这个“陷阱”。按规定,优先股红利=优先股的股本
乘优先股的红利率,这是优先股的“本质属性”。但考生多数忽视了这一关键,错误
地按净利润与优先股的红利率相乘来计算优先股红利,造成了在发行优先股的情况下
每股收益的计算错误,进而导致错误地计算了优先股筹资与普通股筹资的每股收益无
差别和优先股的财务杠杆。此外,在判断最优方案时,部分考生没有考虑税收政策的
规定,优先股股利是税后支付的,并且红利率要高于债务利息,由于没有考虑这一因
素,造成方案选择上的错误。应当说,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失误较为普遍也
是在所难免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