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应收票据”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录入时间:2002-07-09

【中华财税网北京07/09/2002信息】 应收票据是一种由债权人持有的、在一定 日期可向出票人或承兑人收回票款的书面凭证。是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 汇票。该票据的核算通常需通过“应收票据”账户进行。财政部2000年12月份发布的 《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应收票据”的核算作了一些调整,本文从实际业务操作角 度,着重谈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应收票据到期日的确定 应收票据的票据期限是指商业汇票签发日至到期日为止的时间间隔。而“到期日” 通常有两种表示方式:一是按月表示,一是按日表示。 1、按月表示时应收票据到期日的确定 按月表示时,应收票据“到期日”应为到期月份中与签发日相同的日期。如1月 12日签发期限为3个月的商业汇票,则该商业汇票的到期日为4月12日。但对于月末签 发的商业汇票到期日的确定,很多会计人员比较模糊。会计制度规定月末签发的票据, 无论月份大小,均以到期月份的月末那一天为“到期日”。如2001年12月31日签发的 期限为2个月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2002年2月28日。又如2002年2月28日签发的 商业汇票,期限为3个月,则“到期日”为2002年5月31日。后一种情况很多人会认为 “到期日”为2002年5月28日,这是不正确的。 2、按日表示时应收票据到期日的确定 按日表示时,应收票据的“到期日”核实际日历天数计算,而且要遵循“算头不 算尾,算尾不算头”的原则。如2002年1月15日签发的商业汇票,期限为90天,按 “算头不算尾”原则确定,则“到期日”为4月14日。因为1月份还有17天(15日含在 内),2月份28天,3月份31天,到4月14日正好90天。如果按“算尾不算头”原则确定, 则“到期日”为4月15日,依据同上。 二、关于带息应收票据利息的账务处理 商业汇票根据支付本息额的不同,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两种。带息票据 是指到期时根据票面值和利率收取本息的票据;不带息票据是指到期时根据票面值收 款的票据。不带息票据因为到期值等于面值,所以其账务处理比较简单。带息票据的 利息计算也比较简单,所以此处不作详细说明。但带息票据利息的账务处理在新旧会 计制度中却有明显的区别。 行业会计制度(以下称旧会计制度)规定:带息票据的利息平时不计提,等到到期 日一并计算,并根据是否收到款项,分别作不同的账务处理:如果到期收到本息,则 按本息和,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本金(即面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票 据利息,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如果到期未收到本息,则按本息和,借记“应收账 款”科目,按本金,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票据利息,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新制度则规定“带息应收票据应在期末计提利息,计提的利息增加应收票据的账 面余额”。由此可见,新制度不仅将到期日计提利息改为期末计提,而且计提利息的 同时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即借记“应收票据“科目的同时、贷记“财务费用”科 目。 三、带息票据到期的账务处理 新制度规定带息应收票据到期时,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财务处理: 1、收回应收票据,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收票据 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即未计提 利息部分)。 2、因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的,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委托收款凭证、 未付票款通知书或拒绝付款证明等,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 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3、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后,期末不再计 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收到当期的 财务费用。这一点与旧会计制度规定是完全不同的。 例如:2e01年11月15日甲企业向乙企业销售产品100000元(含税价),收到乙企业 出具的期限为2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一张,其约定利率为年利率9%。有关分录如下: (1)销售产品取得商业汇票时: 借:应收票据 1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470.09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4529.91 (2)11月末计提利息时: 本月利息=100000×9%×0.5/12=375(元) 借:应收票据 375 贷:财务费用 375 (3)12月31日计提12月份利息时: 本月利息=100000×9%×1/12=750(元) 借:应收票据 750 贷:财务费用 750 (4)1月15日到期,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A、到期收款的:借:银行存款 101500 贷:应收票据 101125 财务费用 375 (其中“财务费用”为本期末计提利息部分)。 B、如果到期未收到款项,首先将“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101125元转入“应收 账款”科目,同时在“应收票据”备查薄中登记。 借:应收账款 101125 贷:应收票据 101125 等到以后实际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101500 贷:应收账款 101125 财务费用 375 而旧会计制度在此情况下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101500 贷:应收票据 100000 财务费用 1500 四、关于应收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 1、应收票据贴现的财务处理 应收票据贴现是指企业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经背书交给贴现银行,银行受理后从 到期值中扣除按银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息后,将余额支付给贴现企业的一种融资 行为。新制度中对不带息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和账务处理与旧制度相同,而带息应收 票据贴现的计算和账务处理则有些变化。 带息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公式如下: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1十利率×票据期限)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限 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关于带息应收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新制度则规定如下:企业将应收票据贴现后, 应按实际收到的贴现所得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收票据账面余额,贷记 “应收票据”科目,按其差额,借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例如:某上市公司于2002年1月1日,将收到的出票日为2001年10月1日,面值 100000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贴现率为 10%。则贴现息及贴现所得的计算公式为:应收票据的到期值=100000×(1十8%×6 /12)=104000(元) 贴现息=104000×10%×3/12=2600(元) 贴现所得=104000-2600=101400(元) 应收票据贴现时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01400 财务费用 600 贷:应收票据 102000 注:应收票据账面余额=面值十已计提利息=100000十100000×8%×3/12 =102000(元) 从上例可以看出,新制度中带息应收票据贴现时,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贷记 “应收票据”科目,与旧制度按面值的处理迥然不同。 2、已贴现带息应收票据到期时的账务处理 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根据付款人是否付款,其账务处理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 理: (1)如果承兑人付款,则贴现企业不作任何账务处理。 (2)如果承兑人未付款,在贴现企业银行存款账户有足够资金时,则贴现银行退 票扣款,此时贴现企业应按应收票据到期值与银行有关手续费之和,借记“应收账款”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贴现企业银行存款不足,则按贴现协议,相当于 贴现企业向贴现银行借人了一笔短期借款,贴现企业应按应收票据的到期值与有关手 续费之和,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五、应收票据背书转让的账务处理 企业将持有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时,按应计入取得物资成本的价 值,借记“物资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 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 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如有差额,则借或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如果将带息应收票据背书转让,则按应计入取得物资成本的价值,借记“物资采 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 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票据” 科目,按尚未计提的利息,贷记“财务费用”科目,仍有差额,则借或贷“银行存款” 等科目。 例如某企业2001年6月22日将其持有的一张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取得了一批原材 料,发票上注明货款18000元,增值税额3060元。该票据4月30日开出,面值20000元, 票面利率9%,期限为5个月。如有差额以现金补齐。则计算分析如下: 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票面价值十已计提利息=20000×(1十9%×1/12) =20150(元) 至背书转让日尚未计提的利息(6月1日至6月22日)=20000×9%×21/360 =110(元) 取得物资价税总额=18000+3060=21060(元) 企业应补付现金=21060-20150-110=8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物资采购 18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3060 贷:应收票据 20150 财务费用 110 现金 800 (ai20020613) (2)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