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题、教材看今年《审计》复习重点
录入时间:2002-06-21
【中华财税网北京06/21/2002信息】 从历届考试题型及分值看考试命题方向
现以1999年、2000年、2001年的考试试卷为例,依据2002年《审计》教材进行分
类,各章的分布情况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表1
年度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合计 平均
章节 分数 分数 分数 分数 分数
1 1.5 1.5 0.5
2 2.5 0 2.5 0.8
3 9 3 4.5 16.5 5.5
4 1.5 4 3 8.5 2.8
5 4 1.5 4.5 10 3.3
6 5.5 8.5 6 20 6.7
7 21.5 4.5 14 40 13.3
8 5.5 5.5 8 19 6.3
9 2.5 1 3.5 1.2
10 5.5 8 9.5 23 7.7
11 7 1 8.5 16.5 5.5
12 2.5 7 8 17.5 5.8
13 1.5 9.5 6 17 5.3
14 6.5 12.5 5.5 24.5 8.2
15 16 22.5 16 54.5 18.2
16 9 7 6.5 22.5 7.5
已取消 3 3
合计 100 100 100 300 100
第一,审计试卷的题型相对稳定,每年的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
断题、简答题、综合题五类题型。
第二,历年试题总体量均在40个题目以上,2001年题目数量最少也达到了41道题。
其中,简答题每年都是4道题,综合题每年都是2道题。这需要考生注意把握考试的答
题速度和时间分配。通常2道综合题要花60分钟(30×2),4道简答题要花40分钟
(10×4),剩下的80分钟,你只有60分钟的时间用来做客观试题,因为你得留下20分
钟的时间检查。这意味着考生对于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的答题速度必须控制在1分钟
/每小题左右,多项选择题的答题速度控制在2分钟/每小题左右。
第三,客观题的题量和分值在逐年下降,主观题的题量不变但分值在逐年上升。
1999、2000、2001年客观题的题量为别为43、37、35,客观题的分值分别为57、48、
45,主观题的分值分别为43、52、55。
主观题分值增加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看家”课。审计
是又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需要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与客观题相比较,主观题更
能考查考生对审计理论和实务的融会贯通能力,更能考查出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
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经过10年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考生的水平已经有了
普遍的提高。“水涨船高”,提高主观题的考试份量是必然的。因此考生不仅要掌握
好审计理论、注重审计实务,而且要将理论灵活熟练地运用到实务中去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最后能够形成正确的结论和意见,这是能否通过审计这门课考试的关键。
客观题所占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到全部分值的45%,它是“全面考查”的具
体实现手段。一方面,把握好客观题,提高客观题的得分率,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
基础。如果客观题失分过多,即使主观题答得较好也很难过关。另一方面,答好客观
题是答好主观题的保证。如果一个考生连客观题中涉及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好,很
难想象其主观题能够答得更好。因此建议考生一定要掌握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实务。“万丈高从地起”、“沙地上建高楼”是不牢固的,不要把太多的复习时间
花费在主观题上,有1/3就够了。
从各章考试的题型、题量分布及综合题的出题动机看审计考试命题特点
为了便于广大考生把握审计复习的重点,我们将1999、2000、2001年这三年的试
题在各章的分布列示如表2(以2002年教材为统计对象)。
表2
章节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客观 主观 小计 客观 主观 小计 客观 主观 小计
1 1.5 1.5
2 2.5 2.5
3 2.5 5 7.5 3 3 4.5 4.5
4 3 3 4 4 3 3
5 4 4 1.5 1.5 1.5 3 4.5
6 6.5 6.5 3.5 5 8.5 6 6
7 7 9 16 2.5 2 4.5 9 5 14
8 5.5 5.5 2.5 3 5.5 4 4 8
9 4 4 1 1
10 2.5 5 7.5 6 2 8 1.5 8 13.5
11 5 3 8 1 1 1.5 7 8.5
12 4 4 5 2 7 2 6 8
13 3 3 3 1.5 8 9.5 2 4 6
14 1.5 5 5 2.5 10 12.5 3.5 2 5.5
15 9 4 4 2.5 20 22.5 5 11 16
16 1 5 6 7 7 1.5 5 6.5
合计 57 43 100 45 52 97 45 55 100
取消 3
说明:
1999年:综合题第一小题8分,涉及到多章,其中第7章占2分,第10章占3分,第
11、13、14章各1分;综合题第二小题16分,涉及到多章,第7、10、11、13章各2分,
第12章4分,第15章占4分;
2000年:综合题第一小题12分,涉及到13、14、15章,各4分;综合题第二小题
20分,涉及到多章,其中第10、12、14章各2分,第13章4分,第15章10分。
2001年:简答题第3小题7分,涉及到第5章与第10章,其中第5章3分,第10章4分;
综合题第一小题14分,涉及到多章,其中第8章占4分,第10、11、12、13、14章各2
分;综合题第二小题20分,涉及到多章,其中第7、15章各5分,第10、11、13章各2
分,第12章4分。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审计考试命题具有如下特点:
1.全面考核。基本上是章章有题,即使是非重点章,也要出个别客观题,以达
到“宽基础,扩大知识面”的目的。如果未对教材内容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是难以获
得较好的成绩的。
2.突出重点。对重点、难点几乎年年考,如审计重要性、内部控制的测评、审
计报告的撰写等,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考核同一个知识点,而且所占比重还比较大。
3.注重实务操作。历年《审计》考试都强调注重实务操作,要求考生对理论和
实务做到融会贯通,理论结合实务的考题也从原来的综合题扩展到了简答题甚至客观
题,而且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如未入账负债的查找、盈利预测审核等,都是注册会
计师在日常业务中经常遇到的实务问题,也是审计业务的重点。
4.注重专业判断考核。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经过专业训练,具有足
够的专业判断能力。在审计实务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和现行的准则、制度规定不一致,
或有些实际问题找不到相关法律依据,处理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运用一定的专业判
断。因此,《审计》考试越来越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这种考查,主要放在综合题
上。综合题涉及多个知识点,并且各个知识点的关联度较高,通过这类题的考核,可
以了解考生在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同时,是否还具有融会贯通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的
能力;同时,为了培养考生的分析、综合、筛选、评价等职业判断能力,命题人往往
会在综合题中,给予许多信息资料,阅读量较大,有的信息是不相关的,这就要求考
生能够从题目给出的信息中,挖掘出有用的资料,从而才能解开做题的难点。这就是
CPA考试命题的规律,也是考生容易陷入的误区。不仅《审计》这一门课是如此,几
乎所有的CPA考试命题,都会是这样的。
5.在审计考试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会计知识。1997年以前,主要强调审计只考
审计的知识,涉及到的会计知识由会计课程来考查,因此,在考题中很少涉及会计知
识。近年,则越来越强调会计知识,强调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依据独立审计准
则,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审计,不再回避涉及到的会计知识。
比如说2000年第二道综合题是20分,比重很大。题目有两点要求:第一,针对提供的
五个情况,提出调整建议,并做出调整分录;第二,根据审计调整建议,编制试算平
衡表。如果对股份制会计制度不熟悉,不可能提出完整、正确的调整建议;如果没有
扎实的会计实务基本功,试算平衡表也是做不出来的。在编制平衡试算表时,许多考
生没有从审定前金额过到报表反映数一栏;许多考生对基本报表的勾稽关系搞不清,
如利润试算平衡表中未分配利润的调整数应与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表中未分配利润调
整金额栏数字一致,但绝大多数考生忽视了这一勾稽关系。如果注意了这一点,即使
数字错误,只要勾稽关系正确,也可得一半分值。可惜,许多考生都把这部分的分数
给丢掉了。2001年的综合题第二题也是如此,20分,考核了涉及会计政策变更、债务
重组、减值准备等不同事项的会计处理,要求考生做调整分录。
可见,这类综合题与其说是考《审计》,不如说是考《会计》。为什么会这样?
从现代审计的角度来看,之所以需要审计,是因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资料不信任。
如果说会计是对经济信息的一种确认与计量,审计就是对会计信息的一种再确认与评
价。简言之,审计就是审会计。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果不懂得会计,
不知道会计应该怎样记账,你怎能知道会计处理中哪些是错误的,哪些可能存在舞弊
的嫌疑?
6.注重审计准则,特别是新颁布准则的考查。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
的依据,他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符合注重考查实务
操作的要求,因此,每年的试题中都大量考查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容。从近几年的试题
分数分布上看,考察准则和审计实务的内容占40%以上。
从历届考试各章的分值比重看《审计》学习重点
再对表2进行整理,列出1999、2000、2001年试卷综合分析如表3。
表3
考试题型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单选题 15 15 15 15 15 15
多选题 14 21 12 18 10 15
判断题 14 21 10 15 10 15
客观题小计 43 57 37 48 35 45
简答题 4 19 4 20 4 21
综合题 2 24 2 32 2 34
主观题小计 6 43 6 52 6 55
合计 49 100 43 100 41 100
通过表3,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审计》的十六章内容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重点章(4章,分数占47分):第七、十四、十五、十六章
第二类:次重点章(7章,分数占43分):第三、六、八、十、十一、十二、十三
章
第三类:非重点章(5章,分数占10分):第一、二、四、五、九章(考虑已取消的
“会计咨询和服务业务”一章)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是审计职
业判断的基础,是制订审计程序的依据,是发表审计意见的标准,贯穿于每次审计的
始终,理所当然是审计考试的重点;第十四章的“特殊项目审计”是审计职业判断的
难点,第十五章的“审计报告的编制”是审计工作最后的落脚点,第十六章的“验资”
与“盈利预测审核”既是审计的一项重要实务,也是当前审计工作的热点与问题多发
区域,当然成为审计考试的重点。至于第八、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属于审计的
实务,是审计工作的重心,也是必须掌握的,综合题多与这些章节有关,不过不用掌
握太细,了解一些基本的审计程序,了解会计处理就可以了。
从2002年《审计》教材的变化及考试环境看《审计》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与2001年的教材相比,2002年的审计教材体系没有发生变化。但部分内容有较大
修订:一是职业道德问题,2001年的教材是16页,新教材用了26页。二是验资问题,
2001年的教材是18页,新教材用了31页。
关于职业道德问题。职业道德一贯来就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重点。尤其是美
国“安然事件”后,更是引起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广泛关注。目前,假账泛滥,假审计
报告“层出不穷”。打假治乱,倡导“诚信”,已经成为关系到CPA行业生死存亡的
重大课题。相应的,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各种典型案例很可能会成为综合命题的主
要“题库”,如“银广夏事件”、“安然事件”等,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证券市
场是影响会计、审计的重大因素,审计、审核年报、中报是CPA工作的主要任务,因
此,我们也可以从证监会的有关信息披露要求去寻找一些重点题目的方向。
关于验资问题。验资业务在1996年和1998年均是考试的综合题内容,甚至可以说
验资报告的综合题在过去一度被认为是隔年一考的内容。自1999年以来虽未考过综合
题,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简答题的考核从未间断过;二是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一直致力于验资实务公告的修订,目前这荐工作已取得很大的进
展,有关验资范围、审验程序、报告格式等内容在2002年的教材中均已体现。2001年
的考试中没怎么涉及(仅出了一道多选题),已经有人认为是一缺陷,相信验资问题
在2002年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大。考生应当对这部分内容的综合考查给予足够的重
视。(b20020606007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