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税网北京05/31/2002信息】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赊销商品、材料、供
应劳务以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随着
市场信用的发展,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呆账、三角债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预防呆账,减少坏账,确保资金的正常回笼和企业经营利润
的最终实现。
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努力降低成本
企业向顾客实行信用销售时,一方面向顾客销售产品,另一方面也是在进行应收
账款投资,即为客户暂时提供所需的购买商品的资金。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销
售,进行应收账款投资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包括:(1)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即调
查顾客信用情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2)应
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指由于企业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而丧失的其他投资收益,这种成
本一般按有价证券的利率确定。(3)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即应收账款有收不回来的
可能,由此发生的损失就是坏账损失的成本,这项成本一般与应收账款的数量呈正比。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即要求应尽可能地在扩大销售的同时降低以上三种成本,制定相
应信用政策,及有效解决其他企业的拖欠问题,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二、财务部门与销售业务部门共同配合管理好销货款
财务人员要直接参与货权交割过程的监督,参与存货盘点。要建立销售业务部门
货权交割签收制度,其中一联应附在增值税发票记账联后作为会计凭证的附件,以备
事后查证。提货单由业务部门开出,经财务部门确认收款盖章后才能发货。实行电脑
开具增值税发票的,电脑开票应设在财务部门,凭业务部门签发的提货单和规定的价
格开具发票,开票者应承担复核货款是否入账的责任。
三、对不同客户确定不同的信用政策并加强销售合同管理
信用政策通常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要
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分析其付款能力和按期付款的可靠性,制定信用政策,报企业
主管批准后再向客户提供信用条件。财务部门必须对每一信用客户建立档案,定期跟
踪记录收款情况,随时检查每项赊销与所欠账款之和是否超过本单位确定的信用额度。
记录不能按时收款的次数,并向业务部门提出预警报告,为日后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和
额度提供事实依据,以减少产生坏账的风险。同时,加强销售合同管理,审查合同签
约双方是否都是有权签订销售合同的法人代表,审查合同条款,主要审查合同标的是
否完整、正确,价格是否合理,违约责任是否明确。
四、制定考核指标,强化应收账款回收监督
(1)应收账款压缩额。即将本期应收账款余额与上期余额相比较,确定其减少额。
该指标可考核企业某一时点某个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催收情况。(2)欠款率。反映本期
供货后货款赊欠情况,其中,欠款率=本期期末应收账款账户余额/(本期期初应收
账款账户余额+本期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3)回笼率。指企业本期供货后货款的回
收程度,用以反映购货单位偿债情况。其中,回笼率=本期应收账款账户贷方发生额
/(本期期初应收账款账户余额+本期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
五、建立催收制度
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寄送对账单和审查客户回函,防止应收账款账龄超过两年时效
期。在收账方式上,对一般过期较短的顾客,不予过多打扰,以免将来失去这一市场;
对过期较长的顾客,可频繁写信催收并电话催询;对过期很长的顾客,在积极追讨的
同时,可与有关法律顾问商讨对策,发挥律师的专业指导作用,直至提出诉讼。对人
为制造拖欠、无理拒付货款、还款无期等行为,应实施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和制裁。
总之,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企业的现金流量和再
生产的资金需要。在现代管理中应当采用科学、有效、先进的应收销货款管理方法,
结合传统的账龄分析法、ABC分析法等手段,实施相应对策,以加速资金的收回,提
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要从政治、行政、党纪和道德教育入手,强化职业道德和信
用观念,把应收账款余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an200204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