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怎样对信贷资产进行评估

录入时间:2002-04-25

【中华财税网北京04/25/2002信息】 与一般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相比,金融企业 的资产具有特殊性,主要为各类贷款及其应收利息等信贷资产。因此,对金融企业的 评估主要是对信贷资产的评估。 信贷资产属于一种债权性资产。由于一般企事业单位债权性资产占整体资产的比 重较小,通常是对询证回函确认或采取替代程序表明拥有债权的资产按账面值确认。 但若对占金融企业资产比例较大的信贷资产也这样评估,则资产评估本身就失去意义。 因此,急需找出一种适当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信贷资产评估办法。 一、信贷资产评估方法 信贷资产的表现形式为合同、协议、资产拨付证明等各类凭证,这些凭证代表一 种权利,表明金融企业应在规定的时点收回贷出的货币及相应的利息,但能否如期收 回却受借款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制约。因此,信贷资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信 贷资产的评估就是估计评估基准日其回收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将风险量化后的产 物,其过程即为信贷资产的评估过程。既然要量化风险,而风险又来自借款人,那只 有紧紧围绕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来进行评估。这方面可以借助于中国人民银行《贷款 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每笔贷款的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综合考 虑行业状况等非财务因素,从而评价其还款能力,并结合还款记录来确定贷款的质量 等级,每一贷款的质量等级对应一个风险损失概率,根据这一概率来量化风险,扣除 风险后即为信贷资产的评估值。采用风险损失估算法,对评估人员、时间和所需借款 人相关资料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在金融企业信贷管理中,中国人民银行每半年评定 一次贷款质量等级。我们可以借助于企业的评定结果,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核实。 二、信贷资产的评估程序 采用风险损失估算法亦应遵循资产评估的一般原则,首先应明确评估的目的、范 围和对象;其次确定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思路,设定贷款等级分类的标准和对应风险损 失率的基准值。在现场工作阶段,应分以下两步进行: 1.资产清查: (1)逐一核实贷款合同、协议、资金拨付证明等法律文件,对担保(抵押、质押、 保证)贷款还应核实抵押证明、担保方出具的保证等。这样,一方面可以确定信贷资 产的权属是否存在纠纷,同时确定金额是否准确;另一方面可分清以下几种特殊情况: 政府担保贷款、保证金贷款、以物还贷及进入诉讼程序的贷款。 (2)对所有贷款户进行函证,对未回函及存在数额差异者查明原因。 2.评定估算: (1)对贷款进行等级分类。首先了解贷款的还款纪录,据此可做出贷款的初步分 类。其次,取得借款人于评估基准日的财务报表,分析其现金流量及财务状况,同时 抽取一定数量的贷款户对借款人走访,以了解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综合以上 情况,确定贷款的还款可能性,并得出分类结果。 (2)根据贷款分类结果确定的风险损失率,应用公式:评估值=贷款额×(1-风 险损失率)。 (3)对以物抵贷的贷款应对抵回物资进行评估,以物资的评估值作为贷款的评估 值。 三、信贷资产评估结果的影响因素: (1)贷款等级分类的标准和对应风险损失率的基准值的设定。这是影响评估结果 的最主要的因素。为使贷款等级分类的标准更为客观和易于操作,通常应采用中国人 民银行规定的贷款五级分类,即将贷款分为正常、次级、关注、可疑和损失五类,对 应的风险损失率基准值可由历年来各级贷款的损失数额测算得出。 (2)评估时间和人力的限制。信贷资产是金融企业的主要资产,借款人数众多, 地点分散,这就使评估人员不可能掌握所有贷款人与还款可能性有关的所有情况,而 这些信息正是评估人员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为使这种影响因素降至最低,评估人员 应在确定抽样比例和选取贷款抽样样本时加以注意。 (3)评估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对贷款的分类过程和风险损失率的确定过程,实 质上就是对借款人还款可能性的主观判断过程,这种主观判断的可比程度又因每笔信 贷资产的唯一性而不易把握,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又与评估人员的自身素质、经验、执 业水平、风险偏好等有某种联系。在实际操作中,应将贷款等级的分类标准尽量细化 和量化,以减少该因素对评估结束的影响。(l20020203412) (2)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