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掌握正确的方法

录入时间:2001-12-14

  【中华财税网北京12/14/2001信息】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成功的理解是: W=X+Y+Z。其中,“Y”是指正确的方法。在亲身经历了注会考试后,对这个公式, 尤其是公式中的“Y”,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报考阶段的“Y” (对从事会计工作的考友而言) (一)报几门。你的复习时间通常是4月取得教材日至9月考试日,大概5个月,而 且仅限于工作日的晚上、休息日和节假日。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是:(1)如果你是初 次报考,学习能力又属于大众水准,建议你报2—3门。报考的门数过多,花在一门上 的精力和时间就会受到限制。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可以适当的增加报 考门数。(2)如果你以前考过,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应在客观分析自己的情况后,冷 静的作出决定。 (二)报哪几门。如果你是初次报考,建议是优先选择会计,并同时选择审计。优 先选择会计的原因是你对会计知识非常熟悉;同时选择审计的原因是,会计和审计联 系紧密,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是学好审计的前提,同时报这两门会使你效率、效果双 赢。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能力再报一门,那么建议是:(1)如果你对财务成本管理接触 不多,可以选择经济法或税法,而把财务成本管理作为下一次重点突破的对象,理由 是财务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的相关性较弱,知识层次相对更高级、更复杂,学习困难 度要大一些;(2)如果你对财务成本管理知识较熟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剩下 三门中的任意一门。 学习阶段的“Y” (一)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建议采取“齐头并进,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 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侧重薄弱科目;(2)前期侧重理解性科目, 如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10—16章),后期侧重记忆性科目,如经济法,税法, 审计(1—9章)。具体分配方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 (二)学习教材的技巧。推荐采用“三阶段过滤法”学习教材。 第一阶段,快速浏览,做标记。在浏览的同时,采取“1+X”法做标记,其中, “1”是指教材新增内容,“X”是指根据熟知程度把“1”以外的内容分成X类。X的 具体数字可根据本人实际来决定,例如,按熟悉-1、不太熟悉-2、很不熟悉-3、 不知道-4进行分类标记。 第二阶段,精读。在学习每一章时,先精读一遍,精读的程度由第一阶段所做的 标记来定;精读结束后,开始做练习,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 效果,非常必要;做完练习后,根据练习反馈的信息进行第二遍精读。逐章精读结束 后,可以做几套综合测试题来检验全书的学习效果。 第三阶段,考前查漏补缺。这一阶段,前期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或未 理解深的知识,对其进行重点“轰炸”;后期应做几套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试题来 源可以是报纸、杂志或网络,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 做最后一次查漏补缺。 (三)教材外知识的学习。教材外的知识,通常有两类:(1)教材出版后新颁布的 法规(如2001年出台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教材出版前颁布的法规,因为各 种原因,教材未涉及。事实证明,教材外的知识往往受到出题者的青睐。建议考友对 教材外的知识予以格外的重视。限于篇幅,没有涉及具体科目的学习方法。建议考友 可从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查找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参考选用。 考试阶段的“Y” (一)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注会考试的特点是时间紧,题量大。为了争取更多的分 数,应遵循“客观题少,主观题多”的原则合理分配时间。至于多大的分配比例最适 合自己,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加以掌握。 (二)适当调整做题顺序。建议是:(1)对于客观题,千万不要在拿不准的题目上 浪费时间;(2)对于主观题,应先做最有把握的题目,把应得的分拿到后,再心平气 和的做把握性不大的题。理由是,这样安排可以争取更多的分数,并可避免“既做不 出难题,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平和的心态做容易题”的遗憾。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