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的运用

录入时间:2001-12-10

  【中华财税网北京12/10/2001信息】 运用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前提,是界定出 此项交易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在支付的补价/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25%的 情况下,即可以运用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此时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等于换出资产的公 允价值与支付的补价之和。 界定出一项交易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后,还要鉴别是否为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准则将非货币性资产分为待售资产和非待售资产两类。待售资产是企业为出售而持有 的非货币性资产,企业持有待售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销售获利;非待售资产是 企业将其作为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 出售而获利的非货币性资产。 一、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 允价值孰低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2.在支付补价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与补价之和作 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3.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 孰低-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 4.在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情况下,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入各项资产的 公允价值÷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换出资产帐面价值总额与公允价值总额孰 低 二、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在不存在补价的情况下,首先考虑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若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确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2.在补价的情况下,首先仍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若换入资产 的公允价值无法确定,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补价作为入账价值;若两者都无法确 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3.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首先仍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若换入 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确定,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作为入账价值;若两者都 无法确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4.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如果交换行为并没有实现交换的最终目的,还 需再次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在交换最终目的实现之前,按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 换处理。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损益确定 应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在支付补价时,减去补价;在收到补价时,加上补价) 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