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企业会计制度2001释疑: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成本和费用

录入时间:2001-10-29

  【中华财税网北京10/29/2001信息】 一、成本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一)确认原则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 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其确认原则为: 1.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期间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应当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提供劳务的成本。 2.企业应将当期已销产品或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入当期的费用;商品流通企业 应将当期已销商品的进价转入当期的费用。 3.企业必须分清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的界限,不得任意预提和摊 销费用。工业企业必须分清各神产品成本的界限,分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 限,不得任意压低或提高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的成本。 由于确认成本、费用的同时也确认厂相应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它直接关系 到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所以必须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 支出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可靠地确认各项成本、费用。 (二)确认与计量方法 1.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各项材料,应按实际耗用数量和账面单价计算, 计入成本、费用。 2.企业应支付职工的工资,应当根据规定的工资标准、工时、产量记录等资料, 计算职工工资,计入成本费用。企业按规定给予职工的各种工资性质的补贴,也应计 入各工资项目。 3.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规定,计算提取应付福利费,计入成本、费用。 4.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其他各项费用,应当以实际发生数计入成本、 费用。凡应当由本期负担而尚未支出的费用,作为预提费用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凡 已支出,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应当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费用。 5.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 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对象、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根据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 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二、生产成本 (一)账户设置 1.“生产成本”账户。本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 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 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其借方登记成本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 贷方登记生产完工并以验收入库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 设备等的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月木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成本。本账户 应当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并分别按照基本生产 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设置三级明细账和规定的成本项目专栏。 2.“制造费用”账户。本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 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 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费用的停工损失等。其借方登记成本生产过程中实际 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生产成本的费用;分配结转后一般应无余额。 本账户应当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二级账户,并分别按照费用项目设置三级明细账。 3.“劳务成本”账户。本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所发生 的成本。企业接受的建造合同劳务所发生的成本不在本账户核算。其借方登记提供劳 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劳务成本;贷方登记结转完成劳务的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 反映月末尚未完成劳务的成本。本账户应当按接受劳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二)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 1.企业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基本生 产车间发生各项直接生产费用时,记: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或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 2.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 产品而发生各项直接生产费用时,记: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或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 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 在月度终厂应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记: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3.对企业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在月度终了应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 各受益对象的成本,记: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4.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月度 终了,按实际成本记: 借:库存商品 自制半成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5.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工业企业可以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成本”下设置“废品损失”、“停工损失”三级明细账,也可以单独设置“废品损失”、 “停工损失”账户。 (三)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 制造费用虽然也是构成合同成本的组成内容,但由于其费用可能是为实施几项合 同而发生的,一般不易直接归属于某个具体的受益对象,因此,制造费用应在期末按 照系统、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合同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 间接费用,到期末时再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方法,合理地将其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 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按生产工人工资;按生产工人工时;按机器工时;按耗 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应提取 的福利费之和);按产品产量。为保证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在选择分配方法时应充分 考虑分配方法与间接费用的多少有没有直接关系。 1.对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记: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2.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记: 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3.对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记: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4.对车间支付的办公费、修理费、水电费等,记: 借:制造费用 贷:银行存款 5.对发生的季节性和修理期间费用的停工损失,记: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6.月度终了,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时,记: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劳务成本 贷:制造费用 (四)劳务成本的账务处理 1.发生劳务成本时,记: 借:劳务成本 贷:原材料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2.结转完成劳务的成本时,记: 借: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支出 贷:劳务成本 三、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是指为获得营业收入而付出的产品、商品的价值。它与营业收入密切相 关,按照配比原则,在确认营业收入的当期必须同时确认营业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 相对应,企业为获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耗费是主营业务成本。在工业企业表现为 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的成本,在商品流通企业表现为销售商品的成 本,等等。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或其他行业,它都是通过“主营业务成 本”这个损益类账户核算的。商品(或产品等)销售后,在反映“主营业务收入”的 当期应随时或在期末集中结转商品的销售成本。其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应与“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相对应,按商品的品种、类 别或经营部门设置明细账户,以分别考核各品种、类别或部门实现的毛利。关于主营 业务成本的具体核算方法已在前面讲述,不再重复。 四、期间费用 (一)期间费用的项目构成 企业的期间费用是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个具体项目组成的。 1.营业费用。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在商品流通企 业是指商品购、销两个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无论从经济学理论上说,还是从会计的 历史成本原则上说,商品购进环节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 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费用都应记入商品的进价成本。现行会计制度 之所以将其直接记入营业费用,它要是考虑当期的进货一般都会在当期销售,或每一 期间的进货与销货基本是等量的,记入进货成本与记入期间费用不会对当期利润产生 影响;此外,将其直接记入费用在会计处理上也比较简便。在工业企业,由于应将材 料采购环节的费用加入了材料成本,所以只包括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 营业费用具体包括销售商品过程中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 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 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商 品购进环节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 的挑选整理费等费用也属于营业费用。 2.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 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 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 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 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 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 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 括应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 手续费等。 (二)期间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三种期间费用是分别通过“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 个损益类账户进行核算的。按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商品流通企业的管理费用也 可不单独进行核算,而将其并入营业费用。 为了便于对各项费用具体项目的考核与分析、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三个损益账户 应分别按其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户。此外,对于多部门的大型企业,为加强各部门费 用的控制与考核,也可以在按部门进行明细核算的基础上,再按费用项目设置三级明 细分类账。 企业的期间费用按不同的支付方式,分为直接支付、转账摊销、预提待付和已付 待摊四种情况。下面就分别按照这四种情况说明其核算方法。 1.直接支付费用。直接支付费用是指以货币资金支付本期发生的费用。如“营 业费用”中的进货运杂费、装卸费、广告费、经营人员工资;“管理费用”中的管理 人员工资、业务招待费、诉讼费;“财务费用”中的手续费等。由于这些费用在本期 发生、本期支付并由本期负担,所以会计核算比较简单。在支付款项时,记: 借:营业费用(或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由于工资在企业的期间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在会计核算中又有一些特殊要求, 故在这里举例重点说明如下: 例11-1 某工业企业当月工资汇总表列示的项目如下: 单位:元 部门 基本工资 副食补贴 交通补贴 应发工资 代扣款项 实发金额 销售部门 54330 1980 900 57210 1450 55760 管理部门 15500 990 450 16940 890 16050 工程部门 16000 440 200 16640 1310 15330 福利部门 4000 220 100 4320 260 4060 合计 89830 3630 1650 95110 3910 91200 (1)按“实发金额”栏提取现金时,记: 借:现金 91200 贷:银行存款 91200 (2)发放工资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工资 93460 营业费用--差旅费 900 管理费用--差旅费 450 在建工程 200 应付福利费 100 贷:其他应付款(××部门) 3910 现金 91200 (3)支付代扣款项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付款(××部门) 3910 贷:银行存款 3910 (4)结转工资总额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工资 56310 管理费用--工资 16490 在建工程 16440 应付福利费 4220 贷:应付工资 93460 (5)按工资总额计提福利费。按国家现行规定,企业应按工资总额的14%计 提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与工资的列支账户相同(除福利部门在“管理费用”账户 列支外)。 按上表计算的职工福利费如下: 经营部门应计提福利费:56310×14%=7883.40 管理部门应计提福利费:16490×14%=2308.60 工程部门应计提福利费:16440×14%=2301.60 福利部门应计提福利费:4220×14%=590.80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福利费 7883.40 管理费用--福利费 2899.40 在建工程 2301.60 贷:应付福利费 13084.40 2.转账摊销费用。转账摊销费用是指不需要通过货币结算,而是以转账方式摊 销记入本期的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等。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记: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时,记: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 3.已付待摊费用。已付待摊费用是指企业为正确计算财务成果,对一次支出而 在若干期间受益的费用采用待摊方式记入以后各期的费用。按摊销期长短的不同,已 付待摊费用分为两类。一类是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待摊费用,如企业支付的第二 年房租、第二年财产保险费及一次交纳的数额较大的印花税等。另一类是摊销期在一 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如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和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等)。 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待摊费用在支出时,应先记入“待摊费用”账户。这是 个流动资产性质的资产类账户,支出时记入借方,分期摊销时记入贷方,期末余额在 借方,表示已支出但尚未摊销的短期待摊费用。其明细账户是按费用种类设置的。 例11-2 B公司于12月20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第二年营业用房房租2400 00元。 支付时记: 借:待摊费用--营业用房房租 240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0 第二年每月应摊销20000(240000÷12)元。摊销时记: 借:管理费用--租赁费 20000 贷:待摊费用--营业用房房租 20000 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在支出时是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账户进行核算的, 摊销时应分别不同项目记入有关费用账户。这些内容已在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中进行 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4.预提待付费用。预提待付费用是指为正确计算企业财务成果,均衡不同期间 的费用负担,对应由本期负担但本期尚未支付的费用,采用预提方式记入本期的费用。 预提待付费用按预提时使用核算账户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 预提时通过“预提费用”核算的,如预提租金、预提利息、预提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等。 这些内容已在负债中论述,不再赘述。第二种情况是预提时通过“应付福利费”或 “其他应付款”等账户核算的,如前面讲到的预提职工福利费和预提工会经费等。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