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教材:财务报告的格式和编制依据
录入时间:2001-08-23
【中华财税网北京08/23/2001信息】 财务报告的格式和编制依据,都是由国家
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从编制财务报告方面发生的实际问题来看,财务报告格式方面
很少出现问题,编制依据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普遍。有人为篡改伪造财务报告的问题,
也有技术性差错问题。例如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由于每年年终只编制一次,
不少单位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平时不积累资料、临时捏造数字、偷工减料、为应付报送
而编表的情况,进而引起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失误或判断错误,导致经营损失或投资风
险。这种危害性的结局,必须彻底纠正。
(一)编制会计报表前的注意事项
编制会计报表前,应按规定调整有关事项。调整事项是指将财务报告编制期本期
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帐的基础上,按规定处理有关需要以转帐凭证方式记录和结转
的经济业务。如:
1.应由本会计期间确认的各项收入,如:应收的租金、货款,应计银行存款利
息,本期应受益的长期债券投资折价和利息等;
2.应由本期负担而未支付的税费、借款利息及应提的各项成本费用;
3.应由本期处理的财产盘点溢余、短缺和残损报废损失;
4.清理债权债务以及上下级往来款项;
5.计算结转有关生产和销售成本;
6.按规定计算、分配、结转应分配的利润;
7.结转所属报帐单位应报清的本期帐务;
8.结算对外投资应计的收益;
9.结清其他应查对、调整的事项。
(二)编制会计报表时的注意事项
1.报表必须按规定金额单位填制。
2.表内的文字和数字必须工整清晰,不得潦草;填写出现差错时,应按规定方
法更正,并加盖制表人印章。
3.出现负数的项目,应以“-”号表示,“-”号应在数字之前占两个数字格。
4.报表中有“年初数”的项目,数字必须与上年度报表中同类项目的“期末数”
核对一致。
5.年度决算一经批准,需要调整的事项要在下年度按规定进行调整。
6.各种会计报表中规定的补充资料,都要填写齐全,不得遗漏。
(三)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编制依据
1.工业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格式(见表6-1)。
表6-1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元
资产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1
短期投资 2
应收票据 3
应收帐款 4
减:款帐准备 5
应收帐款净额 6
预付帐款 7
应收补贴款 8
其他应收款 9
存货 10
待摊费用 11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12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13
投资
其他流动资产 14
流动资产合计 20
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 21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24
减:累计折旧 25
固定资产净值 26
固定资产清理 27
在建工程 28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29
固定资产合计 35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
无形资产 36
递延资产 37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 40
合计
其他长期投资:
其他长期资产 41
递延税项:
递延税款借款 42
资产总计 5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短期借款 51
应付票据 52
应付帐款 53
预付帐款 54
应收补贴款 55
应付工资 56
应付福利费 57
未付税金 58
未付利润 59
其他未交款 60
预提费用 61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62
其他流动负债 63
流动负债合计 70
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 71
应付债券 72
长期应付款 73
其他长期负债 80
其中:住房周转金 81
长期负债合计 83
递延税项:
递延税款贷项 85
负债合计: 90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91
资本公积 92
盈余公积 93
其中:公益金 94
未分配利润 95
所有者权益合计 96
负债及所有者 100
权益总计
补充资料:1.已贴的商业承兑汇票 元;
2.已包括在固定资产原价内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原价——元。
2.工业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工业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即表内
各项目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绝大多数来源于会计帐簿,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资产负债表编制说明”中逐项作了规定。总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根据总帐科目余额编制。表内大多数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都
可以直接根据总帐科目的余额编制,如“短期投资”、“应收票据”等。
(2)根据明细科目的余额编制。如“应收帐款”科目,根据“应收帐款”、“预
收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填列等。
(3)根据几个总帐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编制。如“货币资金”项目,根据“银行
存款”、“现金”和“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等。
(4)根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项目,根据“长期投资”科目中本年度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数额分析计算填列等。
(5)根据表内有关项目相抵的差额填列。如“应收帐款净额”项目,根据“应收
帐款”项目减去“坏帐准备”项目后填列等。
(6)根据有关资料填列。如补充资料中“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要根据备查帐
簿中记录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额分析填列等。
(四)损益表的格式和编制依据
1.工业企业损益表的格式(见表6-2)。
表6-2损 益 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一、产品销售收入
减:产品销售成本 2
产品销售费用 3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4
二、产品销售利润 7
加:其他业务利润 9
减:管理费用 10
财务费用 11
三、营业利润 14
加:投资收益 15
补贴收入 16
营业外收入 17
减:营业外支出 18
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
四、利润总额 25
减:所得税 26
五、净利润 30
2.工业企业损益表的编制依据。
(1)报表中的“本月数”栏各项目反映本月实际发生数,编制年度报表时,填列
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如果上年度损益表的
项目名称和内容与本年损益表不一致,应对上年度报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
的规定进行调整后填入“上年数”。
(2)报表中的“本年累计数”,反映各项目年初至本月末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3)报表各项目的编制依据是各相关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具体数字根据相关会计
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五)财务状况变动表的格式和编制依据
1.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表的格式(见表6-3)。
表6-3财务状况变动表
编制单位: 年度 单位:元
流动资金来源和运用 行次 金额 流动资金各项目的变动 行次 金额
一、流动资金来源: 一、流动资产本年增加数:
1.本年净利润: 1 1.货币资金 41
加:不减少流动资金的费用和 2.短期投资 42
损失
(1)固定资产折旧 2 3.应收票据 43
(2)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 3 4.应收帐款净额 44
他资产摊销(减其他负债转销)
(3)固定资产(减盈) 4 5.预付帐款 45
(4)清理固定资产损失(减 5 6.应收补贴款 46
收益)
(5)递延税款 6 7.其他应收款 47
(6)其他不减少流动资产 7 8.存货 48
的费用和损失
小 计 12 9.待摊费用 49
2.其他来源: 10.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50
(1)固定资产清理收入 13 11.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 51
(减:清理费用) 投资
(2)增加长期负债 14 12.其他流动资产 52
(3)收回长期投资 15 流动资产增加 55
(4)对外投资转出固定资产 16
(5)对外投资转出无形资产 17
(6)资本净增加额 19
小 计 22 二、流动负债本年增加数:
流动资金来源合计 23 1.短期借款 56
二、流动资金运用: 2.应付票据 57
1.利润分配: 3.应付帐款 58
(1)提取盈余公积 24 4.预收帐款 59
(2)应付利润 25 5.其他应付款 60
(3)单项留用的利润 27 6.应付工资 61
小 计 32 7.应付福利费 62
2.其他运用: 8.未交税金 63
(1)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 33 9.未付利润 65
净增加额
(2)增加无形资产递延资 34 10.其他未交款 66
产及其他资产
(3)偿还长期负债 35 11.预提费用 67
(4)增加长期投资 36 12.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68
小 计 38 13.其他流动负债 69
流动资金运用合计 39 流动负债增加净额 74
流动资金增加净额 40 流动资金增加净额 75
2.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依据。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表主要反映三
大部分内容:一是反映流动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反映流动资金的运用;三是反映流动
资产和流动负债各项目结构的增减变动情况。这三部分各项目的编制依据,决定于以
会计帐簿资料为基础对报表资料的整理方法。企业可以根据有关会计科目记录直接分
析填列,也可以来用T型帐户法或工作底稿法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
采用有关会计帐簿记录直接分析填列财务状况变动表时,该表左边“流动资金来
源”和“流动资金运用”各项目的数字,要根据相关会计帐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该
表右边“流动资产本年增加数”和“流动负债本年增加数”,要根据同期“资产负债
表”中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年初数”与“期末数”的差额填列;期末数小于
年初数的以负号反映。
企业采用哪一种方法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要根据经济业务的繁简程度和平时资
料的积累情况来选择。一般情况下,大、中型企业适宜于T字帐户法或工作底稿法,
小型经济组织适宜于按会计帐户记录直接填列的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保
证报表编制质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