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教材: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
录入时间:2001-08-23
【中华财税网北京08/23/2001信息】 (一)编制时间要求
《规范》规定,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财
务报告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年度等编制。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还应发布半
年编报一次的财务报告。
我国编制财务报告的时间是由国家发布的各行业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一般来说,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按月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利润分配表等表按年编制,各种附
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随年报表的要求编制。
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有较强的时间性,各单位必须及时编制和报送。
(二)编制格式要求
《规范》规定,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的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单位内部
使用的财务报告,其格式要求由各单位自行规定。
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于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及其附表格式都有统一规定,各单位
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严格执行统一规定,不能随意增列或减并表内项目,更不能任
意变更表内各项目的经济内容,以免引起使用方面的混乱。
对于内部使用的财务报告格式,各单位在自行规定时,格式要科学合理、体系完
整、结构严谨、简明实用。
对于会计报表的封面,单位名称应当填写全称;单位公章应当使用单位行政公章,
不能用财务专用章代替;同时还要盖齐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制
表人等人员的印章;随同报表的财务状况说明书,应在封面之内与报表装订在一起,
并在封面上注明"内附财务状况说明书一份"字样;报送文件一般应贴在报表封面上,
不能与财务状况说明书订在一起;因为财务状况说明书是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报送
文件只是一种履行报送程序的方式。
(三)编制程序和质量要求
《规范》规定,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簿记录和其他有
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
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财务报告数字。这是编制财务报告程序和质量最基本的要
求,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第一,数字真实。财务报告应当与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要求一切
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实际,每一项会计记录都要有合法的会计凭证
为依据,会计的计量、记录和确认必须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门法规的规定处
理;编制财务报告,必须以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
任何弄虚作假隐瞒财务状况的行为,都是编制财务报告所不能允许的。
第二,计算准确。在会计帐簿和其他有关资料真实可靠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国家
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编制说明,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表内各项目之间、报表
与报表之间相互衔接,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之间有关数字,应当相互衔接;严禁任何
人用任何方式篡改财务报告数字。
第三,内容完整。财务报告各项目的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
内容编制,要能满足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需要;不能任意改变报表项目的内容,增列
或减并报表项目,更不能漏报或谎报。
第四,说明清楚。财务报告所附的财务状况说明书,必须准确、简明、清晰地说
明各个重要会计事项,如会计方法的变动及其影响、有关表内的综合项目(货币资金、
存货等)构成情况说明,等等。通过说明,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增强对财务报告的理解
和掌握。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在编制财务报告环节有意违
纪或技术性差错造成的,为了从源头根治财务报告失真的问题,《规范》规定:“单
位领导人对报送财务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这一规定既可以促使单位
领导明确法律责任,强化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规,根除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
财务报告数字的不法行为;又能够促使单位领导人严格把关,要求财会人员保证财务
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使财务报告的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保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会计法》和《规范》都规定,各单位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应当由单位领导人、总会
计师等签章。对此规定,切不可理解为仅是简单的工作程序,而是为了明确责任,表
明单位有关领导已经认真审阅了报表的内容,并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理性承担法
律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领导人不认真审阅会计报表内容,随便签章了事;
有的甚至将个人印章放在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代替其在会计报表上签章。这是一种
极不负责的表现,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