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减税应采用当期承认法进行会计处理
录入时间:2001-07-25
【中华财税网北京07/25/2001信息】 根据财税字2000第49号 《关于外商投资企
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内设备抵免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从1999年7月1日后凡以货
币资金购进国内末使用设备可以享受投资减税的优惠,但不包括作为注册资本的投入。
这是促进外资引入、拉动经济、弥补我国资金不足的有力举措,目前仅对外商投资新
增部分试行。鉴于该项减税政策目前尚无明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出台,本文借鉴西方国
家的处理方法,并结合我国会计准则环境探讨适合我国的会计处理方法。
根据抵税总额计入报告收益的方法,可将投资减税的会计处理分为递延法与当期
承认法两种。当期承认法是指在新投资开始实施的年度就按全部可抵缴额抵缴所得税
费用。而递延法则规定:(1)在新投资开始后的一定年限内(10年或经济使用年限)逐年
分摊可抵所得税费用;(2)在购入资产的当年,抵销全部可抵减所得税额的48%,剩余
52%的部分在以后年度内逐年摊销,两种方法对税收的影响并无差异。
设某公司1995年购进价值12万元的新设备,估计经济年限为5年,无残值,当年及
后续年度会计收益为20万元,所得税率40%,税法规定可享受10%的投资抵税(按直线法
计提折旧)。
1、当期承认法的会计处理
当年对应付所得税影响额为:l2×10%=1.2万元,即应付所得税减少1.2万。其会
计分录如下:
(1)购入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2)提取折旧,
借:折旧费用 24000
贷:累计折旧 24000
(3)12月31日投资减税及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68000(20万×40%-12万×10%)
贷:应交所得税 68000
2、递延法的会计处理
(1)、(2)同当期承认法,(3)减税及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80000(20 × 40%)
贷:应交所得税 68000
递延投资抵减 12000
借:递延投资抵减 2400
贷:所得税费用 2400
两种方法在相关报表上的反映如下表(单位:万元)
当期承认法 递延法
资产负债表:(涉及固定资产的为新增部分)
固定资产 12 12
累计折旧 2.4 2.4
递延投资抵减 0 0.96
固定资产净值 9.6 8.64
应付所得税 6.8 6.8
损益表:
税前会计收益 20 20
所得税 8 8
投资抵减 1.2 0.24
税后会计收益 13.2 12.24
两种处理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所得税费用抵减的分摊方法上。递延法将投资减
税按一定年限 (一般是资产的经济使用年限)进行摊销,并确认对利润的影响;符合权
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相关规定,也避免了因新增投资而发生盈余的过度波动。但由
于会计处理涉及年度较长、显得手续繁琐,且易为管理层盈余管理提供操作空间。当
期承认法的优劣则几乎完全相反。一方面,将全部可抵税额计入新投资的实施年度,
会计处理较为简便,成本较低;另一方面,选用当期承认法避免了陷入缺乏相关会计
准则规定的世枕境地。但将全部可抵销部分计入新增投资的当年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
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也容易造成报告盈利忽高忽低的局面,不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
解。
在目前的会计准则环境下,建议以当期承认法进行会计处理为宜。理由如下:
1、投资减税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在会计准则上还缺乏相关内容予以规范。如,
在所得税差异方面我国分类如下:一是永久性差异;另一类为时间性差异。而投资抵税
的递延法中涉及的所得税差异恰好不能归入该两类中的任何一类,而只能归人IASC定
义的非时间性暂时性差异。我国在这一内容上的规定与国际惯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不
足。因此,采用递延法缺乏相关准则支持,这是目前采用当期承认法的一个重要原因。
2、在递延法与当期承认法相比较中,还有一点令大费解的地方:在有效的市场
中,资产的价值理论上可以用未来现金流入的贴现值来衡量,但从上表中可以看到,
仅仅由于选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就导致了同一资产价值的差异,这为信息
使用者解读信息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在反映递延税款时作方细分
处理,递延税款被划分为流动性递延税款和非流动性递延税款两类,并在资产负债表
中分别列示。对于由于固定资产这种非流动性资产所引起的递延税款就归于固定资产
项下予以反映,而其它流动性项目引起的递延税款就归于流动资产项下,因此投资减
税在上表中反映为固定资产项下的“递延投资抵减”。我国对递延税款未作这种细分,
递延税款统一在递延税款帐户中误差反映。因此,采用当期承认法也正好避免了这一
差异。
3、我国即便制定了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但也没有理由只提供唯一的递延法供企
业使用。因此,目前采用当期承认法不会遇到今后强制变更会计方法带来的制度变迁
成本。
4、外资企业的新投资资产减税通常对企业的收益不会产生巨大影响,从重要性角
度出发,采用当期承认法避免繁琐的会计处理也有其合理性。改进审计方法--促进扶
贫资金管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