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走出对账的误区

录入时间:2001-06-26

  【中华财税网北京06/26/2001信息】 税收报表是税务机关的各项税收收入成果 的集中体现。税收报表能否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当地的税源构成状况和税收政策执行 情况等信息,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服务,是税务机关计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就是对账。 税务机关实现税款征收入库“对账”,简单地讲,就是将单位(部门)的账簿与有 关凭证、账簿与账簿、账簿与报表、报表与报表之间的相互核对,以保证数字准确的 过程。具体做法:一是基层征收机关的税收会计与代征单位(人)、本单位征收上,以 及与其上一级税务机关的票、款、表核对;二是县级税务机关的税收会计与其下级征 收单位票、款、表核对,以及其与同级金库收入的核对。上述对账过程的实现,涉及 诸多单位、部门、人员和环节,如填开票证是否规范准确,票款是否及时报解,预算 科目是否正确等等,任何一个部门和环节出点纰漏,那么税收报表就会失真。 目前由于手工方面粗线条的对账,加上我省国税系统所使用的业务软件JCSSCL (基层税收管理系统)和KTPC(税收会计、统计、票证处理系统)基本上是脱接使用,无 法配套以达到资源共享的要求和目的。由此引发的后果是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得不到 保证,产生部门间的推诿扯皮、重复劳动、监管乏力等现象,报表质量难以确保。 早在1986年,省局就着手抓县一级的KTPC的使用和微机的配备,1989年基本实现 了县级→地市级→省级的KTPC使用和传送软盘数据,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 了数据质量,而且大大地缩短了报送周期。但到目前为止,县级使用KTPC的进程极为 缓慢。全省县级以下的600多个分局,绝大多数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KTPC的使用落 空,工作效率低下,微机成了开票机。特别是对代征单位(人)和集贸市场开票数据只 管缴纳的收入有多少,至于该笔收入缴纳时的“类”、“款”、“项”、“课税数 量”及“品目”等指标,没有人去把关审核,数据源的真实性难以体现到位。 而且,有的单位为了迎合所谓地方政府利益或考核,授意人为调账,任意调节收 入种类和收入进度,造成数据反映的混乱,使对账形同虚设。 报表对账的误区主要反映在: 1.领导干部认识的误区。某些单位领导只重视上级的收入进度考核,淡化税收 会统的基础性工作。认为只要本单位税收会计报表的“入库表”上的数据与金库对账 一致,工作就已到位了。而对本单位的各项收入构成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就不 深究,对会统的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有的将会统岗变为培训(处罚)岗。 2.会统人员认识的误区。一是认为对账只是税收会计的事,而且是以会计报表 中的“入库表”为龙头,只要它能与金库核对得上就万事大吉了,却往往把统计报表 的对账忽略了;二是认为谁说没有对账,我统计报表不是与会计报表的“入库表”的 合计数对上么,与金库有什么关系?无须对账,也不须受其约束。由于误解,统计报 表对账工作,已成为我们日常对账中的一大“疑难杂症”。 3.会统人员实际操作的误区。只核对“中央级”收入,忽略掉“地方级”收入; 因串“级次”而汇总更正错误;只核对大类(“类”、“款”级科目),却不管(也对 不到)细目(“项”级科目);统计表只与“入库表”对总数,不与金库对账单核对 “项”级科目等等。 税务机关如何夯实税收收入工作基础,提高人员素质,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如 何消除税务人员的误解,填补好日常对账工作中的空白点,正确行使好岗位间的相互 监督权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笔者建议: 1.重视和加强税收基础工作。只有抓好对账,才能确保整个税收收入成果质量, 才能体现出当地真实的税源分布状况和构成,从而对税款的征收、入库、减免、提退 的业务运动状况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与控制,为税收决策及时、准确 地提供信息资料。 2.加强部门协调,加快电子化进程。税收会统核算的数据,来源于税收征管、 稽查等相关部门,这些部门之间若能准确及时地传递数据信息,那么税收会统核算的 质量就有保证,而且可以防止因部门不同而数据有异。外部与工商和金库等部门之间 的协调与配合,成了税务机关实施外部监管比对的有效渠道。因此除了加快税务部门 纵向联网外,还应尽快加强财税库的横向联网。 3.充分发挥岗位的监督职责。税收会统人员除了组织上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外, 主要还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和业务素质,要赖得住“清”、“苦”、 “累”,甘于奉献。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发现一个,就纠正一起,不能因为出现的 问题涉及到其他部门(个人)就放弃,要有一查到底的精神,将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征管 基础工作不规范、监管不力、造成偏差等情况及时纠正,不能因为部门推诿扯皮而影 响本单位和上一级的工作。(x20010603413)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