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有备之仗:注考《税法》辅导导读
录入时间:2001-06-22
【中华财税网北京06/21/2001信息】 一、抓住教材
掌握教材是通过考试的前提和核心,任何考试无一例外地要依据教材命题、依据
教材做答、依据教材阅卷,教材就是考生复习的依据和出发点,因而对教材的理解和
把握至关重要。《税法》的复习也是如此。至于要读几遍书,各人情况不同,但我认
为精读一遍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把教材读懂读通,再配以一定的练习用来巩固已掌握
的知识点,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考试就会变得相对轻松了。例如,纳税人
发生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业务,要考虑计算进口环节的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
税,而进口环节增值税是不得抵扣任何进项税的;还要想到城建税是进口不征、出口
不退;在销售进口货物时,其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可作为当期进项税予以抵扣。当这些
内容以多选题形式出现时,头脑中的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你正确判断、正确选择,即
融汇贯通。
目前,社会上流通着多种复习参考资料,它们可作为我们复习准备的辅助工具。
但不管如何,你必须认真研读指定教材,只有指定教材才是考试答题的唯一依据。还
有一些人总是固守着在脑海中的旧概念和经验,影响其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所以,
我再次提醒大家一定以教材为核心,认真学习领会。
二、研判考题
分析考试题型和特点可以了解命题的重点和趋势。《税法》考试题型有五种,即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综合题。1998年以前主观题(包括计算题和综合
题)分值大,占到总体分数的60%或接近60%,这种试题要求考生更偏重于对税法知
识的综合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98年和1999年则客观题(包括单选
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分值较大,占总分的60%,试题特点是题量大、考点多、覆
盖面广,要求考生提高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否则时间不够做
不完题。虽然主观题的数量少了、分值少了,但要求高了。2000年的考试题目中主、
客观题各占50%,既强调知识点,又照顾覆盖面,同时要求考生把所学知识穿成线,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税法考试中的客观题也不是简单的问啥答啥,需要动脑
筋费思考;主观题更是数据多、资料全、牵涉的关联关系复杂,需要通过分析、筛选
迅速做出判断,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这几年《税法》试题的结构及其变化的分析,
说明“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关联性强、要求熟练程度高”是税法考试的特点,我想,
广大考生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关策略,有针对性的
复习。
三、做好计划
要准备考试就要看书、做题,就需要时间,所以时间是考试的基础。对大部分考
生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对工作、家庭的责任,真正能用来看书的时间是有
限的,给时间做计划以便进行有效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建议大家利用平时的零
散时间看书,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能记多少就记多少;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的
完整时间做题,反复思考、比较,做到融汇贯通,熟能生巧。
四、注意方法
《税法》考试题多(量大)、细(考基本规定多)、灵活(与实际联系紧密,思
考后或计算后才能做答),复习时死记硬背不能过关,掌握好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尤其对成年人而言,我们往往对理解的内容记得清楚,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远远大
于机械记忆能力,所以应该利用这个优势增强理解,理解有助于记忆。
许多人反映税法考试时间紧,题目做不完,这里也有方法可循。首先,应合理划
分主、客观题的答题时间。客观题相对简单,时间可安排少一些,并且不要对一时想
不清楚的题目死钻而耽误很多时间;主观题相对复杂,时间应安排多一些。其次,多
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知识点。第三,平时要加强训练。不仅要对教材内容熟悉,还
要使之与练习结合起来,训练作题速度,从而减少考试占用时间。在考试中若能很好
的把握时间,你就赢得了主动权。
另外注意答题技巧。一是在浏览了试卷后,会做的题一定先做,这样既可以节约
时间,又避免了急噪、丧失答题信心,有利于良好的考试心理状态的形成。二是养成
良好的做题习惯。做到思路清晰、步骤准确、计算正确、分析到位、解决方案有效。
总之,在复习准备过程中不能偷懒,多看、多练,并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合理的
安排,才能打一场有准备之仗,顺利通过考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