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CPA考试教材导读:《会计》(五)
录入时间:2001-06-08
【中华财税网北京06/08/2001信息】 本次导读介绍《会计》教材第七、八两章。
第七章流动负债。应注意掌握以下问题:(l)应付账款核算的基本业务;(2)带息
应付票据核算的基本业务;(3)应交税金(尤其是增值税、消费税)的计算与核算。
第八章长期负债。重点掌握长期债券核算及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包括债券的发
行、计息(债券溢价和折价的摊销)和债券到期支付款项的核算。
第七章 流动负债
第一节,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
1.应付账款
一般了解应付账款的含义。注意教材第189页第二段: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
按发票总额入账,付款时获得折扣。再冲减财务费用。
2.应付票据
一般了解应付票据的含义。注意教材第190页所列带息和不带息的两种应付票据。
带息应付票据,票据面值即票据现值,期末尚未支付的利息,计当期财务费用;不带
息的,面值就是到期的应付金额。
3.债务重组
这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
应当理解债务重组的新概念,关键是修改了债务偿还条件。
债务重组有两种方式:
一是即期清偿债务。有四种方式:以低于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以非现金资产清
偿;债务转为资本,债权转股权;多种方式的混合组合。
二是延期清偿。也有四种方式: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
务条件;多种方式的混合组合。
应当重点掌握债务重组时的会计处理:有五条原则:
情 况 债务人 债权人
1、 债务重组 不确认收益; 不确认收益;
2、以低于账面价值 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作损失计入当期损
益 现金偿还
3、以非现金抵偿债务 A账面价值+税费作资本
公积或损失
以抵偿的资产账面价 B有补、加价的加减直
接计入当期损益 账面价值
及相关税费之和与应 C多项资产按比例
付债务账面价之差
4、债转本 差额作资本公积 按收到的账面价入账
涉及多项股权按比例
5、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A账面价大于未来价 将账面债务价减 将账面俩权价减
记至未来应付价 记至未来应收价
差额作资本公积 差额作当期损失
B账面价小于或等于 不作账务处理 不作账务处理
未来价
举例如下:
(1)以现金清偿债务的,支付的现金小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
积
[例1]A企业欠B企业购货款100000元。由于A企业现金流量不足,短期内不能支付
货款。经协商,B企业同意A企业支付80000元货款,余款不再偿还。A企业随即支付了
80000元货款。B企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10000元的坏账准备。
A企业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 100000
贷:银行存款 8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00
B企业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80000
坏账准备 10000
营业外支出 1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0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结转。应付债务的账面
价值与用于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或者作为损失计
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例2]A企业欠B企业购货款150000元。由于A企业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
货款。经协商,A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偿还债务,该产品的销售价格100000元,实际
成本80000元。A企业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B企业接受A企业以产品偿还
债务,将该产品作为产成品入库,并不再单独支付给A企业增值税额;B企业对该项应
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5000元。
A企业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 15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7000
资求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3000
B企业的会计处理:
借:存商品 128000
坏账准备 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7000
贷:应收账款 150000
(3)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股份有限公司,应按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按应
付债务账面价值与转作股本的金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2、其他企业,应按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份额作为实收资本,按债务账
面价值与转作实收资本的金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未来应付金额小
于债务重组前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应将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
款涉及或有支出的,应将或有支出包括在未来应付金额中,含或有支出的未来应付金
额小于债务重组前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应将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在未来偿还债务
期间内未满足债务重组协议所规定的或有支出条件,即或有支出没有发生的,其己记
录的或有支出转入资本公积。
[例3] 1998年1月1日,A企业从某银行取得年利率4%,二年期的贷款100万元。
现因A公司财务困难,于1999年12月31日进行债务重组,银行同意延长到期日至2001
年12月31日,利率降至3%,免除积欠利息8万元,本金减至80万元,但附有一条件:
债务重组后,如A公司自2000年起有盈利,则利率恢复至4%,若无盈利,仍维持3%,
利息按年支付。若A公司2000年度盈利100万元。
要求:完成A公司自债务重组日至债务到期偿还债务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金额
单位用万元表示)。
A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面值+利息=100+8=108万元
或有支出=80*(4%-3%)*2=1.6万元
将来应付金额=本金+利息十或有支出=80+80*3%*2+1.6=86.4万元
应确认的资本公积=108-86.4=21.6万元
1999年12月31日进行债务重组时:
借:长期借款 108
贷:长期借款──债务重组 86.4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1.6
2000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
借:长期借款──债务重组 3.2(80*4%)
贷:银行存款 3.2
2001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和本金时:
借:长期借款──债务重组 83.2(80+80*4%)
贷:银行存款 83.2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未来应付金额等于或大于债务重组前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
在债重组时不作账务处理。对于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应付债务,应按一般应付债务进行
会计处。
第二节, 应交税金
有关税法的知识可在《税法》复习中去掌握,这里重点要掌握的是相关会计处理。
1、增值税:
掌握“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转出
多交增值税和末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等会计科目的运用。
2、消费税:
掌握产品销售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账务处理
3、营业税
掌握其核算内容
4、其他税金
掌握其发生时应记入的账户。
重点说明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的结构如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
①进项税额 | ①销项税额
②已交税金 | ②出口退税
③进项税额转出
1、 一般纳税人(企业)的账务处理。
一般纳税人(企业)账务处理的主要特点:
一是在购进阶段,账务处理时实行价与税分离,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分别注明价
款和增值税;
二是在销售阶段,销售价格中不再含税,如果定价时含税,应还原为不含税价格
作为销售收入,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作为销项税额。
①购进材料时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②销售产品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产品销售收入
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特别注意进项税额抵扣的有关规定。
2、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账务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账务处理的主要特点:
一是购进货物无论是否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支付的增值税额均不计入进项税
额,不得由销项税额抵扣,而应计入购进货物的成本;
二是销售货物的销售收入按不含税价格计算,如果定价时含税,应还原为不含税
价格作为销售收入;
三是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四是销售货物按销售额的6%计
算应纳税额。
①购进货物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
贷:银行存款等
②销售货物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等
贷:产品销售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第三节 其他流动负债
包括短期借款、短期债券、预收账款以及其他应付、预提费用等,作一般了解。
第八章 长期负债
第一节 长期债券
(一)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请考生注意,今年新发布了借款费用准则,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应当是命题的重
要内容。
借款费用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直接影响企业资产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进而影响
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衡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及对
借款费用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
新发布的借款费用准则,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借款费用包括哪些费用,何时开
始资本化,如何计算资本化金额,何时暂停资本化及如何进行借款费用信息披露。这
些考生应当掌握的重点内容。
借款费用的定义: 企业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是指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
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
用包括手续费等。
除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外,其他借款费用均应于发生当
期确认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按以下规定处理:
(1)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的处理:
① 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专项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
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将发生金额较大的发行费用(减去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
收入),直接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成本;将发生金额较小的发行费用(减去发行期间
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向银行借款而发生的手续费,按上述同一原则处理。
② 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除发行费用和银行借款手续费以外的辅助费用,如
果金额较大的,属于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
时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直
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对于金额较小的辅助费用,也可以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财务费
用。
(2) 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差额的处理:
当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
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差额应当开始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①资产支出(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规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
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已经发生;
②借款费用己经发生;
③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己经开始。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汇兑差额,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应当予以资本化,
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所发生的,
应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外币专门借款,其每一会计期间所产生的汇兑差额
(指当期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所发生的汇兑差额),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
使用状态前,予以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
使用状态后,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企业发行债券,如果发行费用小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按发行
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减去发行费用后的差额,视同发行债券的溢价收入,
在债券存续期间于计提利息时摊销。
企业每期利息和折价或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当期为购建固定资产的
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
在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时,与专门借款有关的利息收入不得冲减所购建的固
定资 产成本,所发生的利息收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企业以非借款方式募集的资金专项用于购建某项固定资产的,如专用拨款、发行
股票募集的资金等,在募集资金尚未到达前借入的专门用于购建该项固定资产的资金,
其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募集资金到达前,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募集资金到达
后,在购建该项资产的实际支出末超过以非借款方式募集的资金时,所发生的借款费
用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实际支出超过以非借款方式募集的资金时,专门借款所发
生的借款费用,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但在计算该项资产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
数时,应将以非借款方式募集的资金扣除。
如果某项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指每一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下同),
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并且为使该部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
必要的购建活动实质上己经完成,则这部分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再计入所建造的
固定资产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如果某项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
但必须等到整体完工后才可使用,则应当在该资产整体完工时,其所发生的借款费用
不再计入所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3)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含3
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其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计入所购建
的固定资产成本,将其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直至购建重新开始,再将其后至固定
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如果中断是使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程序,则中断期间所
发生的借款费用仍应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当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以后发生
的借款费用应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财务费用。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固定资产已达到购买方或建造方预定的可使用状态。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认为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第一, 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己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己经全部
完成;
第二, 已经过试生产或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
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者试运行 结果 表明能够五常运转或营业时;
第三, 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
第四, 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相符
或基本 相符,即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也不足以影响其五常使
用。
为了帮助考生掌握借款费用的要点,下面我们将财政部会计司有关专家对新借款
费用准则的重点内容,作一简要的转述,如果上面教材已经讲到了的,你可以跳过这
一大段;如果你认为对你有所帮助,则用心地看一看。
1、关于借款费用的含义:
与借款费用概念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专门借款。借款费用准则中规定的专门借款,
是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这种款项应有明确的用途,即为购置或建造
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并具有标明该用途的借款合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专门
借入的、但不是为购建固定资产目的的款项不属于借款费用准则中规定的专门借款,
如为建造作为存货核算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对象是固定资产,包括企业自己购买或建造的固定资产,也包
括委托其他单位建造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发生的借款费用
不能资本化,应当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2、关于借款费用的确认:
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款项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中,辅助费用与除辅助费用之
外的其他借款费用,如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其确认原则不同。
(1)除辅助费用之外的其他借款费用的确认:
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在符合借款费用准则
关于资本化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的成本;其他的借款利息、
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应当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2)辅助费用的确认:
辅助费用资本化的原则为:一是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固
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具体来说,属于
一次性支付的辅助费用,如发行债券手续费应当在实际支付时全部予以资本化;属于
分期支付的辅助费用,如,为已借入未划拨款项而按期支付的承诺费,应当在固定资
产建造期间于每期支付该项费用时予以资本化,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之后发生的承诺费,应当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二是如果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
的辅助费用金额较小,也可以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三是因安排除专门借款之外的
其他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应当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例如,安排流动资金借款
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应当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3、关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
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其开始资本化的条件
是: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企业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已经发
生,包括支付现金、转移其他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具体来说:支付现金是指用货
币资金支付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建造支出,如,用现金或银行存款购买工程用材料,用
现金支付建造固定资产的职工工资等。转移其他资产是指将除货币资金以外的资产用
于固定资产的建造与安装,如,为建造固定资产领用的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将企
业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固定资产的建造,或以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向其他企业换取用
于固定资产建造所需要的物资等。承担带息债务是指以承担带息应付款项(如带息应
付票据)的方式购买工程用材料等发生的支出。如企业以赊购方式向供货单位购买工
程用物资,如果由赊购产生的债务为带息债务,则应当作为资产的支出,计算应予资
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
如果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建造固定资产,则企业向被委托单位支付第一笔预付款或
第一笔进度款时,即认为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已经发生了因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
款项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或汇兑差额。
(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这一条件主要
是指资产的实体建造工作,例如厂房开始建造等。
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
销或汇兑差额才开始资本化。
4、关于利息、折价或溢价报销的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借款费用准则规定,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应与发生在固定资产上的支出挂钩。
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因购置或建造某项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利息,其资本化
金额应为“至当期未止购置或建造该项资产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其
中,如果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一笔专门款项,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利率;如果为
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一笔以上的专门款项,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另
外,如果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还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
整额,对资本化率作相应调整。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公式为: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未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
数×资本化率
上述公式中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应按每笔资产支出金额与每笔资产支出占
用的天数与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或月数)之比的乘积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Σ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
盖的天数)
其中,“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是指发生在固定资产上的支出所应承担借款
费用的时间长度。“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是指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的会
计期间的长度。至于上述时间长度是以天数还是以月数计算,可根据借款费用资本化
金额的计算期和发生的资产支出笔数的多寡而定。
上述公式中的“资本化率”应当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原则确定:为购建固定资
产只借入了一笔专门借款,资本化率即为该项借款的利率。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一笔
以上的专门借款,则资本化率应为这些专门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加权平均利率的计
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
数)×100%
上式中的“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是指企业因借入款项在当期实际
发生的利息金额。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的情况,还应当将每期应摊销折价或
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加权平均利率即资本化率作相应调整。折价或溢价的
摊销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
上述公式中的“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专门借款的本金余额在会计期
间内的加权平均数,其计算亦应根据每笔专门借款的本金乘以该借款在当期实际占用
的天数与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之比确定。为简化计算,也可以以月数作为计算专门借
款本金加权平均数的权数。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述专门借款中有存在折价或溢价的债券,则该债券的本金
应按每期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作为基数进行加权平均,为简化工作量,也可以以每年
年初债券的账面价值作为这一年中每期期初的账面价值。
5、关于利息、折价或溢价摊销资本化金额的限额:
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和折价或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
当期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如果根据累计支出加权平均
数乘以资本化率计算得出的利息资本化金额超过当期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与折价
或溢价的摊销金额之和(或之差)时,以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与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
额之和(或之差)作为当期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6、关于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在符合开始资本化三个条件后的每一个应予资本化的会计期间,汇兑差额的资本
化金额为当期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所发生的汇兑差额。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
定可使用状态后,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所发生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不
再资本化。
7、关于辅助费用的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其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一次性发生、金额较大的辅助费用如债券发行手续费等,应于发生时
一次资本化,计入资产成本;
(2)对于按期发生、金额较大的辅助费用,如,为已借入未划拨款项支付的承
诺费,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应于每期发生时予以资本化,
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发生的,计入发生当期财务费用;
(3)对于金额较小的辅助费用,如银行手续费等,也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
期财务费用,不予资本化。
8、关于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时间:
如果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建造由于某些不可预见或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原因发生非正
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中断期间的借款费用应暂停资本化,将其
计入当期费用,直至购置或建造活动重新开始。但如果购建活动发生的中断属于使购
置或建造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程序,则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继续
资本化。这里所指的“非正常中断”包括发生安全事故、改变设计图纸、资金周转困
难等原因而导致的工程中断,不包括为使所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所必要的程序而发生的中断,或由于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中断。“中断时
间连续超过3个月”是指从固定资产的购建活动中断开始到恢复购建活动为止的时间,
连续超过3个月(含3个月),即应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如果中断的过程是时断时
续,即使中断时间累计超过3个月,但每一次中断时间没有连续超过3个月,也不能暂
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9、关于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一般原则:
当所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当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
化;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里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资产已
经达到购买方或建造方预先设想的可以使用的状态。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
判断:(1)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
成,即应认为资产的购置或建造工作已经完成;(2)所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与设
计要求或合同要求相符合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地方,
也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3)继续发生在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几乎不再发
生。
如果所购建固定资产需要试生产或试运行,则在试生产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
行或能够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时,就应当认为
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二)长期债券
教材上只讲到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的定义:超过一年期以上的债券。
发行债券的企业,应当按照实际的发行价格总额,作负债处理;债券发行价格总
额与债券面值总额的差额,作为债券溢价或折价,在债券的存续期间内按实际利率法
或直线法于计提利息时摊销,并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企业,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以及转换为股份之前,应按
一般公司债券进行处理。当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
换为股份或资本时,应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可转换公司债券账面价值与可转换股份面
值的差额,减去支付的现金后的余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企业发行附有赎回选择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其在赎回日可能支付的利息补偿金,
即债券约定赎回期届满日应当支付的利息减去应付债券票面利息的差额,应当在债券
发行日至债券约定赎回届满日期间计提应付利息,计提的应付利息,按借款费用的处
理原则处理。
[例1]:A公司1999年7月1日发行三年期可转换债券,面值为2000万元。可转换债
券持有人在债券发行日──年以后可申请转换为股份,转换条件为面值20元的可转换
债券,转换为1股(股票每股票面价值为1元),可转换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如果债券
持有人末行使转换权,则在债券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发行可转换债券所筹集的资金
用于扩建生产车间,每半年计息一次。该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收入价款共2300万元,
另用银行存款支付有关发行费用1万元(金额较小)。A公司对发行债券产生的溢折价采
用直线法摊销。2000年7月1日,B公司将其持有的人公司的可转换债券1000万元(面
值)申请转换股份50万股。
要求:对A公司1999年7月1日至2000年7月1日可转换债券业务进行账务处理。(金
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1)1999年7月1日,发行可转换债券时:
支付发行费用
借:财务费用 l
贷:银行存款 1
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23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 (面值) 2000
──可转换公司债券 (溢价) 300
(2)1999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 1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 (溢价) 5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60
(3)2000年6月30日,计提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 1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溢价) 5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60
(4)2000年7月1日转换股份时: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 (面值) 1000
──可转换公司债券 (溢价) 100
──可转换公司债券 (应计利息) 60
贷:股本 5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110
第二节 其他长期负债
(一) 长期借款
可作一般了解。
(二)长期应付款
(1) 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
可作一般了解。
(2)应付融资租赁款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在租赁开始日按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
额的现值两者较低者,作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人账价值,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
期应付款的人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作为末确认融资费用。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
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应在租赁开始日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融资
租赁固定资产和长期应付款的人账价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