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问答:《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录入时间:2001-05-21
【中华财税网北京05/21/2001信息】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但在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南中又认为,"资产负债表日事项包括自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所有有利事项和不利事项。
《国计会计准则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中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是指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和财务报表批准公布日之
间发表的有利和不利的事项。
由上述比较可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负债表日之后事项的
定义大同小异。
2.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认为,资产负债表露后事项可分为调
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国计会计准则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中则把资
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为两类:(1)为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提供进一步证明的事项;
(2)能够说明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状况的事项。
3.关于调整事项的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认为调整事项主要有两类:
(1)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
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应当作为调整事项,据此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入、
费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
润分配,应当作为调整事项(但分配方案中的股票股利应当作为非调整事项)。
《国计会计准则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中规定:
(1)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某些事项可以提供新证据,帮助估计与资产负债
表日存在的状况有关的金额,或者能够表明持续经营的假定对整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
分不再适用时,这时应对资产和负债作出调整。
(2)在资产负债日以后但在财务报表批准公布日之前提议和宣布发放的财务报表
所属期间的股利,应加以调整,或加以揭示。
4.关于非调整事项的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或
存在的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
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这类事项在作为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
露"。
《国计会计准则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中规定,
"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某些事项,虽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资产和负债状况,
但它们是如此重要,以致不作出揭示将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估价和决策的
能力。对于这些项目,虽不应调整资产和负债,但应予以揭示"。实质上,这即是指
非调整事项。
5.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揭示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没有单独对揭示作出规定,但在非调
整事项一栏中规定,"非调整事项,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应说明其内
容,估计其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如无法估计,应说明其原因"。
《国计会计准则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中规定,
"……披露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的事项,应提供下列资料:(1)事项的性质;(2)对
财务影响的估计,或对无法作出这种估计的情况的说明"。
由以上六点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对有关资产负
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大同小异,最多只是表述上的差异,这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
际接轨的趋势,是值得肯定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