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管理辅导:杠杆原理与企业风险的控制
录入时间:2001-03-05
【中华财税网北京03/05/2001信息】 以较小的力量获得较大效果的现象称为杠
杆作用。财务管理中涉及的杠杆主要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并对应着经
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总风险及有关的收益,财务管理利用杠杆的目标是:在控制
企业总风险的基础上,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
运用杠杆原理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收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财务管理中的杠杆作用产生于固定费用的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固定
费用(如计时工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价值摊销额、固定的办公费用等,但不
包括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方面的费用),形成经营风险;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过程中
存在的固定费用(如债券利息、优先股股利等),形成财务风险。也就是说,没有固定
费用的存在就无所谓杠杆作用。
2.杠杆作用的利用前提是按成本习性将成本明确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凡
是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即一定期内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而
固定不变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是成本总额的不变性,二是单位
产品固定成本的可变性(即随产量增加,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递减)。凡是成本总额在相
关范围内(即一定期内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称为变动成本,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是成本总额的可变性(即随产量增加,变动成本
总额成比例递增),二是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不变性。在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
成本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1)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性只有在相关范围内(即一定期内和一定业务量范
围内)才能体现出来。超出相关范围其特性可能受到破坏。例如,按使用年限法计提
的固定资产折旧只有在一定期间(如2000年)讨论才成为固定成本,如果从不同期
间讨论则成为变动成本,因为各期折旧是按期初在用固定资产总值乘分类或个别折旧
率计提的,期初在用固定资产总值不同(期间内固定资产有增有减)则各期折旧必然不
同。所以有人说,从较长时间看无所谓固定成本,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
(2)要从特性去所握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而不要仅从词面上去理解。如
工资项目单从词面理解为固定成本就错了,因为工资分手册工资和计价工资,前者属
于固定成本而后者属于变动成本。同样如固定资产折旧,在使用年限法下为固定成本
(此时折旧不受该期间产品产量的影响),而在工作量法下为变动成本(此时折旧受该
期间完成工作量的影响)。应注意给定的各种条件,凡事因条件而变化。
(3)实际上,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明确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因为有些成本的特性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称为混合成本。对混合成本可以
来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解,如采用高低点法、最小两乘法等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
本,管理上不允许混合成本的存在。
3.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在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所产生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
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固定生产经营成本为零或者业务量无穷大时,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将等于产销量变动率,此时不会产生经营杠杆作用。从另外的角度
看,只要有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就一定会产生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边际贡献
变动率,而边际贡献变动率等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
(2)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销售收入-基期变
动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
(3)在其他因素不变(如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
越大,并且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4)如果固定成本不变,则销售收入越多,经营杠杆系数越小,并且经营风险也
就越小。
4.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在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财务枉杆是指在企业运用财务费用固定型的筹资方式时(如银行借款、发行
债券、优先股)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由于
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等财务费用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股普
通股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将相对减少,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好处。
(2)财务杠杆系数=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息)或=基期息
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息-基期优先股利/(1-所得税税率)]
前一公式适用于优先股时的财务杠杆系数计算,后一公式适用于有优先股时的财
务杠杆系数计算。
(3)负债比率的提高将可能增加固定财务费用,此时将使财务杠杆系数增大,并
且导致财务风险增大。
5.联合杠杆与企业总风险。在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合杠杆是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连锁作用的结果,反映销售额的较小变动导
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发生较大的变动这种现象。
(2)复合杠杆系数等于经营杠杆系数与财务杠杆系数的乘积,即复合杠杆系数(
DCL)=经营杠杆系效(DOL)×财务杠杆系数(DFL)。
(3)复合杠杆系数反映企业的总风险程度,并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影响(同
方向变动)。因此,为达到企业总风险程序不变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目的,企业可以
通过降低经营杠杆系数来降低经营风险(可采取减少固定成本或扩大销售的方法),而
同时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增加企业收益。虽然这样做会使财务
风险提高,但如果经营风险的降低能够抵消财务风险提高的影响,则仍将使企业总风
险下降。于是,就会产生企业总风险不变(甚至下降)而企业总收益提高的好现象。财
务上对杠杆原理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控制风险,增加收益。
例1.某企业1997年、1998年有关资料见表1:
表一 单位:万元
项目 1997年 1998年 增减%
销售收入 1000 1200 20
变动成本 400 480 20
固定成本 400 400 0
息税前利润(EBIT) 200 320 60
利息 80 80 0
税前利润 120 240 100
所得税(税率为50%) 60 120 100
净利润 60 120 100
发行在外普通股数 100 100 0
每股利润 0.6 1.2 100
①单位产品销售价格10元。
②单位变动成本4元。 '
要求:
1.计算1997年、1998年的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
数。
2.采用因素分析法确定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对复合杠杆系数的影响程
度。
3.根据所给资料及计算结果分析,对企业风险、收益及经营管理进行分析:评
价。
解:1.计算1997年、1998年的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
杆系数
1997年
经营杠杆系数=(基期销售收入-基期变动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1000
-400)/200=3
财务杠杆系数: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息)=200/(
200-80)=1.67
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3×1.67=5
1998年
经营杠杆系数=(1200-480)/320=2.25
财务杠杆系数=320/(320-80)=1.33
复合杠杆系数:2.25×1.33=3
2.将以上计算结果汇总编制入下表。
年份 指标
DOL DFL DCL
1997年 3 1.67 5
1998年 2.25 1.33 3
差异额 -0.75-0.34 -2
计算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对复合杠杆系数的影响程度:
DOL影响DCL:3×1.67=5
2.25×1.67=3.7575
差异额为:-1.2425
DFL影响DCL:2.25×1.33=3
差额为:-0.7575
两者共同影响DCL: -2
3.根据所给资料及计算结果分析如下:
(1)DOL下降0.75使DCL下降了1.2425,说明经营风险下降,
并导致企业总风险降低。由于1997年及1998年固定成本均为400万元;说
明企业通过扩大销售以降低经营风险方面取得了成绩。
(2)DFL下降0.34使DCL下降了0.7575,说明财务风险下降,
并导致企业总风险降低。由于1997年及1998年的财务费用均为80万元,说
明企业的资金中负债数额未发生变化。如果资金总额不变,则说明财务风险下降是由
于销售扩大造成的;如果资金总额扩大(一般说,销售增长将会要求追加资金的投入),
则说明财务风险下降主要是由于负债比重下降所致。
(3)企业总风险由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下降而下降,说明企业在控制风险方面
做得较好。结果同期净利润增加60元(增长100%),每股收益增至1.2元/
股(增长了100%),说明企业在风险降低的同时增加了收益。
总之,企业总风险降低而收益增加说明企业1998年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
提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