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山西重视会计委派制

录入时间:1999-06-14

  【中华财税网北京06/14/99信息】 基本做法   (一)委派机构的设置   山西省会计委派制机构设置主要有三种类型:   1、成立会计管理局。忻州地区、阳泉市、运城地区、临汾地工本级及所属 的49个县、区和吕梁地区的中阳县、孝义市、离石市,大同市的大同县,长治 市的襄垣县、黎城县、晋城市沁水县等56个县、区成立了会计局。其中离石市、 襄垣县成立的会计局,为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归财政部门管理。其余各地、市、 县的会计局均为二级局隶属当地财政部门管理。   2、成立会计管理委员会或领导组。吕粱的岚县、汾阳县、交口县、临县、 文水县、太原市清徐县、晋中地区太谷县、平遥县等8个县成立了由县长牵头的 会计管理委员会成领导组,由财政局具体负责实施委派制的日常事务。   3、由财政部门内设的会计科、股管理会计委派工作。   (二)会计委派的范围、形式   根据单位类型和所有制性质,实行了不同的委派形式。从委派范围看,主要 有四类。一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委派。忻州地区、运城地区、临汾地区对所有行政 事业单位实行了委派;阳泉市只对建委、教委、工商、公安、法院五个系统实行 了委派;吕梁地区中阳县对业务量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单派,对业务量较小 的,实行联派,2-3个单位委派一个会计,对公、检、法、司、交警队、政法 委6个单位委派财务组;太原市清徐县除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委派制外,对地震 办、老龄委实行了由会计管理中心代理记账的办法,在畜牧局和文化委内部实行 了“联会制”;临汾地区、太原市尖草坪区对人员多、业务量大的行政事业单位 实行了“联会制”。二是对国有企业、匡有控股企业的委派。忻州、运城、临汾 地区对部分国有企业和因有控股企业实行了委派;吕粱地区部分县和临汾地区洪 洞县对改制后的国有控股企业实行了委派;兴县、平遥县对改制后的国有控股企 业实行了委派财务总监。三是对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委派。中阳县对年税利在3 0万元以上的私营、个体企业实行了会计聘任制;尖草坪工对乡、村、街办企业 的会计实行了统一委派;许多县对人员少,业务量小的集体、私营、村办企业实 行了“会计代理制”。兴具对私营、乡镇企业实行双重管理。四是“村财乡审”。 忻州地区及所属各县、市,临汾的汾西县、吕粱的兴县、石楼县、太原市的尖草 坪区、清徐县等均对农村实行了“村财乡审”制度。   在委派会计人员方面,采用了不同的委派方式。忻州地区、阳泉市及所属的 部分县区,只委派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主管、汾西县、大同县委派会计主管和出纳; 石楼县、柳林县对财务负责人、会计主管和出纳同时实行了委派;兴县对行政事 业单位委派会计主管和出纳,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运城地 区、保德县、襄垣县、太原市尖草坪区、清徐、中阳等县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 企业的全部会计人员都实行了委派;中阳县由财政局向24户改制企业派驻了财 务稽查员。   (三)会计委派的程序   多数地、市、县是先由单位提名;会计局或财政部门进行资格审查,组织、 人事、劳动、财政部门共同委派或备案。运城地区先由会计管理局对现有会计人 员进行资格审查,对合格会计人员建立会计信息库,再根据用人单位和会计人员 情况择扰委派;对财务负责人由会计管理局提名,报同级组织部门审批,会计管 理局行文任命。阳泉市首先对单位推荐或自荐的85名会计人员进行了会计法规 知识和财会管理知识考试考核,根据考试考核结果,将85名会计人员分为优秀、 良好、一般三个等级,经会计局和人事局共同考核后,合格会计人员由人事、劳 动局审批,单位任命;临汾地区洪洞县按照“量才委派”的原则,对会计人员的 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了测试,根据个人成绩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把会计 人员分为三个档次,同时把实行委派制的单位按业务量大小和单位特点分为三类, 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实行对号委派;汾阳县、方山县、清徐县,由单位提名,财 政部门考试考核,确认资格;囊垣县是由单位推荐,会计局进行资格审查,财政 局审批颁发委派证书,人事局备案;忻州地区先由企业提名,经主管部门同意后, 报会计局审查;太原市尖草坪区是由用人单位向财政局提出用人书面申请,财政 局审查合格,由审计局、监委签注意见后,统一颁发委派证书。   在前期试点工作中,大部分试点地区将会计委派人员留在原单位,没有实行 交流和轮换。1998年10月份以后,中阳、洪洞等县在委派中,对会计人员 的编制、人事关系都收归会计局管理,对委派的会计人员进行了百分之百的轮换。 这使委派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由“虚派”实现了“实派”。   大部分试点地市和县区都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实行了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 度、会计例会制度、考核制度、回避制度、轮岗制度、离任审计和会计人员继续 教育制度等七项制度,有的还建立了民主评议、违纪事项报告、重大支出登记等 制度。   主要成效   山西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在省纪委、省财政厅具体组织领导下, 各地市、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来看,这项工作取 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稳定了会计队伍,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的调动、任免等都由会计管理机构决定,单位 领导不得随意更换会计人员,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考试考核竞争 上岗,引入了竞争机制,不合格的会计人员被淘汰;会计管理机构定期召开会计 例会,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做为一项制度来抓。这些 措施的实施,提高了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2.促进了会计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 失。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不仅要为单位搞好经济核 算,同时还要依法对单位经济活动实行监督,履行向产权管理部门和企业负责的 双重职能,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大增强,改变了以往在经济活动中主要靠事后监督 的状况。促进了国家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保证了国有、集体资产的安全 完整。   3.提高了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地、 市、县都建立了一套会计人员自觉实施监督和管理的约束机制,特别是对会计人 员的严格考核,迫使会议人员认真核算,严格管理,从而提高了会计基础工作水 平和会计工作质量,使会计工作秩序逐步趋向规范。   4.加强了会计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会计人 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解除了会计人 员的后顾之忧,他们敢于向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敢于对报表的真实性,合 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有效地遏制了以往“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 等虚假会计信息现象。   5.为从源头上制上铺张浪费、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提供了可能,推动了党 风廉政建设和风气的好转。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从机制、体制上根洽腐败源头 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实行委派财务总监的办法, 使财务监督权与厂长、经理生产经营管理权实现了分离和相互制约,强化了会计 监督职责,规范了企业财务管理,对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遏制和减少消级腐 败,制止铺张浪费,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6.会计管理工作得到重视,会计管理队伍得到充实。全省119个县区中, 1997年有29个县区无专设会计管理机构。会计委派制试点中,大部分试点 地市县都成立了会计局,增加了编制和人员,1998年有16个县区增设了会 计管理机构。运城地区以前13个县都未设会计管理机构,实行会计委派制后, 县县成立了会计局,大大加强了会计管理的工作力度。晋城市以前没有会计管理 科,在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推动下成立了会计科。各级财政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管理 机构的班子建设和人员建设,加强了全省的会管力量。   ‘99动作   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山西要在省、地(市)、县三级同时开展会计委 派制试点工作。结合机构改革,省、地(市)、县三级都要成立会计局,达到层 层有机构、有试点的目标,形成从上至下齐抓共管,由条条向块块不断扩大试点 范围的局面。   一是在县区一级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全省119个县区到98年底已经有 71个县区出台了方案,成立了机构,开始了委派制的运作,有53个县区正式 委派了会计人员。1999年,要求县区一级要全部推行会计委派制。已经推行 了会计委派制的地方,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及时了解和解决会计委 派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把会计委派制工作逐步引向 深入。二是地区一级要有所突破。要出现一两个全面试点的地市,凡有条件的地 市,最好搞全面突破,全面试点。三是省级要搞部分行业、单位的会计委派试点, 拟选择30%左右的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会计负责人,选择30个国有企业或 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             (g990611006021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