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折旧法的会计处理
录入时间:2000-04-25
【中华财税网北京04/25/2000信息】 快速折旧法又称为加速折旧法或递减
折旧法,是相对于直线法和使用效率法等匀速折旧法而言的,其特点是在固定资
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
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快速折旧法最早出现在美国,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鼓
励军火工业发展,规定接受军事采购合同的垄断企业,其厂房和设备的折旧年限
可以由原来的20年以上缩短为5年。另外,在所得税法中规定了政府承认快速折
旧法计算的应税所得额,实质上就是政府给了这些企业若干年的免息贷款。50年
代朝鲜战争后,非军工生产部门也要求应用这个办法,于是快速折旧法就在美国
全部工业部门中广泛采用。自此以后,西方各国都竞相效仿。目前西方各个国家
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大体上都比50年代缩短了一半,而在我国,直到1993年历史
性的会计改革后,才开始规定可以对高科技机器设备折旧时采用快速折旧法。这
种折旧方法之所以为世界各国所普通接受和应用,是因为它在近五十多年来的实
践中已表现出下列一般折旧法所不具备的优点:
1.加速折旧法的折旧计提符合成本和收入相配比的会计原则。因为固定资产
一般早期生产能力要比后期大,早期营业收入也比后期要多,这样依据配比原则,
在固定资产前期具有最大经济效益时应多提折旧。
2.由于新使用的固定资产修理费较少,在使用多年后,修理费用会逐渐增
多,采用快速折旧法,就可以使每年的折旧费用与修理费用的总和比直线法更为
平稳。
3.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许多新的固定资产快速推出,企业固定
资产的经济年限越来越缩短,实行快速折旧法可以减少旧技术淘汰时发生的损失。
4.对于企业而言,采用快速折旧法还可以使其获得推迟缴纳所得税的好处。
从财务角度讲早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费,加大成本,便可相应减少所得税的缴纳。
虽然在固定资产的全部使用年限中的折旧和纳税总额是相同的,但在固定资产的
使用初期要少纳,实质上推迟纳税相当于政府给企业的一项无息贷款,对企业来
说是有利的。
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用而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快速折旧法在我国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就已规定,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
“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医药生产
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特殊行业的企业,均可选用下列相应的快速折旧方
法。
一、快速折旧法的几种主要计算方法
(一)定率递减法
定率递减法又称余额递减法。它是将每期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净值(原值减
累计折旧)乘以一个固定的比率,计算该期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折旧率
不变,余额(净值)递减,因而折旧额亦随之递减,属于变额加速折旧。其计算
公式为: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开n次方]
某年固定资产折旧额=该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固定折旧率
例: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32000元,预计净残值1000元,估计可使用5年,
按定率法计算各年折旧额。
年折旧率=1-(1000/32000)1/5(上标)=1-1/2=50%
每年折旧额=(前一年末账面净值-已提折旧额)×50%
上式账面净值不需扣减预计净残值。1-5年折旧额分别为16000元,8000
元,4000元,2000元,1000元。
(二)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
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预计的拆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固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
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
这时,应该从该期开始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时,其账
面净值与残值相符。不过为了简化核算,现行制度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
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
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仍以前例资料,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双倍直线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32000×40%=128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32000-12800)×40%=768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19200-7680)×40%=4608(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6912-1000)÷2=2956(元)
(三)年限积数法
年限积数法又称为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
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
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预计的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的折旧年限×(预计
的折旧年限+1)÷2]×l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仍以前例,按年限积数法计算每年折旧额:
第一年应计提折旧额=(32000-1000)×5/15=10333(元)
第二年应计提折旧额=(32000-1O00)×4/15=8267(元)
第三年应计提折旧额=(32000-1000)×3/15=6200(元)?
第四年应计提折旧额=(32000-1000)×2/15=4133(元)?
第五年应计提折旧额=(32000-1000)×1/15=2067(元)?
在快速折旧法中除了上述计算方法以外,国外企业还曾使用递减折旧率法和
考虑利息因素的偿债基金折旧法与年金折旧法。显然,快速折旧的计算方法是形
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工商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依据企业自身经营活动
的特点及固定资产的性质,灵活选用各种具体的计算折旧的方法。需要明确的是
为保持同一企业前后期会计资料的可比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则不能随意改变,
以符合一致性会计原则。未经改变折旧年限或采用其他方法计算折旧的,在纳税
时要按规定进行调整。
二、固定资产快速折旧的账务处理
企业固定资产快速折旧核算要专门设置“累计折旧”账户,用来反映已摊提
折旧的累计数。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方面要进行总分类核算,另一方面要
在固定资产卡片上进行登记,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
进行的,图表如下所示: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
使用部门 上月折旧额 上月增加固定资 上月减少固定资 本月折旧额
产应增折旧额 产应减折旧额
基本生产车间合计
第一生产车间
第二生产车间
辅助生产车间合计
机修车间
运输车间
管理部门
(包括福利部门)
上表在初次计算时工作量较大,要对每项固定资产计算其月折旧额,然后分
部门汇总,计算出各车间、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从第二次开始只要逐月
加上因增加固定资产而增提的折旧额和减除因减少固定资产而减提的折旧额后,
计算该月各车间、各部门应提的折旧总额,即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
本月应计折旧额=上月应计折旧额+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上月减
少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
这样就可以明显减轻工作量。固定资产的总分类核算应该总括反映以下两方
面经济业务:
1.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引起的价值转移;
2.固定资产经过使用、损耗价值而形成的累计折旧额。
依据企业财务通则与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折旧费不得冲减资本金,以贯彻
资本金保全原则,确保投资者权益,不再建立折旧基金,取消专户存储,允许统
筹使用。
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是,基本生产或辅助生产中的折旧费计入制造费用,
管理部门计提的折旧费则应记入管理费用。基本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
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在一个工业企业里,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往往很多,如果每月计提折旧额
都要逐笔逐项的登入每项固定资产的明细账中,工作量相当大,因此,在实务中
都按年度年末登记一次。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以对每项固定资产只需详细登
记启用日期、停用不提折旧日期和报发日期,就可以用下列公式推算出其已提折
旧额。
某项固定资产已提折旧额=(停止使用年月-开始使用年月-中间未提折旧
年月)×月折旧率×该项固定资产原价
总之其他各类企业快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中,其会计分录与上述
工业企业的分录基本类似,只是借方有关账户因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不同而有所
差别。 (k200004038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