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计辅导库 > 正文

国企会计报表不实的原因

录入时间:2000-03-03

  【中华财税网北京03/03/2000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 量抽查公告》公布,披露了100户国有企业1998年度会计报表抽审结果。这个结 果说,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9户企业存在损益 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   这个结果当然和一些社会审计机构违规执业有关,但企业也决脱不了干系。   不知道找100户非国有企业做一番类似的会计报表抽审结果会怎么样。但恐 怕即便是打死他,非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也不会愿意虚列资产虚列利润,因为那是 要缴税的,于他没什么好处。   接下来的问题油然而出:国有企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没 什么坏处,比如,虚列利润要多缴税,但税款不是由企业经营者个人出,又有什 么关系?至于好处,这里只能列出两点。   一是当官。以前常听说,某某地方官员曾经是某企业的厂长或经理,后来由 于企业经营有方被重用。重用的结果就是成了官员。这种商而优则仕的示范效应 在于:如果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使自己经营的企业起码看上去效益不错,那么走上 仕途的可能性便大增,于是一些经营企业无方者做假帐的动力也就大增。   二是圈钱。非上市企业可以经由虚列资产虚列利润这么一番包装,从而上市。 上市干吗?圈钱。上市企业也可以经由这么一番再包装从而扮成“连续3年净资产 收益率达到10%”的模样,从而混得配股资格。配股干吗?圈钱。至于圈来的钱 干吗,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反正现在是,企业想干吗就干吗。   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而国有企业又是这主体中的主体,可是,这主体中 的主体在干什么?   事实上,问题的关键之处还不止于此。稍早前,一则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信息 显示,去年前10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11.8亿元,比上年同期 增长1.1倍,是1992年以来同期利润增幅最大的一年。现在我忍不住要问,这个 看上去很令人欣慰的数字里含有多大的水分?创造了这个数字的那些国企的会计 报表有多少能够经受得起有关部门的抽审?会不会有一天,当我们想知道国有资 产的确切数字时,却再也无法知道?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