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固定资产贴换业务的账务处理
录入时间:2000-01-28
【中华财税网北京01/28/2000信息】 所谓固定资产贴换,即人们通常所说
的以旧换新,是指企业以自己所拥有的旧资产,向愿意接受的供应商或其他企业
以等价或差价换取其所需新资产的特殊业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
业之间的资产交易市场也日臻完善起来。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固定资产贴换,一
方面可以及时处理闲置的不需用的旧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较
少的付现成本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因而在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
方式取得资产,相应地对贴换业务的账务处理研究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文
拟对此试做论述,以与读者共同探讨。
固定资产贴换从本质上而言仍然是一种固定资产的购销业务,既然涉及到资
产的购销,那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旧资产的账面价值
可直接从企业账簿中得出,关键是如何对新资产计价。目前,理论学界在对所取
得新资产的组成计价这一点上已达成共识,即新资产的价值一部分是为取得新资
产而贴换出去的旧资产的价值,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取得新资产而补付的价款,但
是在具体实务操作中却存在着三种意见分歧:①主张以新资产的市场售价作为新
资产的入账价值;②主张以旧资产在贴换日的可变现价值与补付款项之和作为新
资产的入账价值;③主张以旧资产的账面净值与补付款项之和作为新资产的入账
价值。三种方法下固定资产贴换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损益均通过“固定资产清
理”账务核算。试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某厂以一台旧设备另加付5000元换取一台同样的新设备,旧设备账面原
值为20000元,累计折旧为12000元,贴换日新设备市价为22000元,旧设备可变
现净值为6000元,贴换过程中发生旧设备的清理、拆卸费等共计2000元。
1.按第一种方法处理,注销旧设备的账面原值和累计折旧,以新设备的市
场售价为其入账价值,做会计分录如下:
①借:固定资产(新)——某设备 22000
累计折旧 12000
贷:固定资产(旧)——某设备 20000
银行存款 5000
固定资产清理 9000
②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③借:固定资产清理 7000
贷:营业外收入 7000
2.按第二种方法处理,注销旧设备的账面原值和累计折旧,以旧设备可变
现净值与补付款项之和作为新设备入账价值,做会计分录如下:
①借:固定资产(新)——某设备 11000
累计折旧 12000
固定资产清理 2000
贷:固定资产——(旧)——某设备 20000
银行存款 5000
②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③借:营业外支出 4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000
3.按第三种方法处理,注销旧设备的账面原值和累计折旧,以旧设备账面
净值与补付款项之和作为新设备的入账价值,做会计分录如下:
①借:固定资产(新)——某设备 13000
累计折旧 12000
贷:固定资产(旧)——某设备 20000
银行存款 5000
②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③借:营业外支出 2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0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
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即我国在
确认资产入账价值时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固定资产贴换业务作为一种特殊的
资产购销业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笔者认为,上述第一种
方法的处理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因为企业并不是按照新设备的市场售价支付价
款而取得资产的,新设备的售价并不反映其原始成本。它实际上成了企业转让旧
设备没有收款,同时还需贴付现金购买新设备。第三种方法则是将旧设备的账面
净值作为为取得新资产而贴换出去的旧资产价值,事实上旧资产的账面净值与贴
换日为取得同样旧资产所需付出的实际成本(即旧资产的可变现净值)之间存在
着较大的差距,以其账面净值作为取得新资产所需支付实际成本的组成部分也不
符合历史成本原则。这种方法下将旧资产贴换损失2000元(即旧资产账面净值
8000元减去旧资产可变现净值6000元)作为增加新资产的入账价值处理是缺乏
理论根据的。第二种方法以旧资产在贴换日的可变现净值加上补付款项作为新资
产的取得成本真实地反映了当前理论界所公认的固定资产贴换业务中新资产的组
成计价,符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计价规定,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账务
处理方法。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在贴换时须对资产价值进行专门评估,以
评估价格作为旧资产的可变现价值。 (k20000103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