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揭示无形资产信息
录入时间:1999-12-05
【中华财税网北京12/06/99信息】 笔者认为,要充分揭示无形资产价值,应
采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的方式。即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披露无形资产的历
史成本,将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使企业会计信息反映更加
完整、真实。
公允价值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经历了一个发展阶股。自1990年美国证券交
易管理委员会(SEC)首次提出应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以后,美
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多项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公允价值计
量问题。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95年也曾在审校了确认无形资产的相
关技术和商誉会计处理的可行方法后提出建议:管理者在确信能够合理评估无形
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可确认其价值。尤其是近年来,公允价值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普遍关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讨论稿)也提出了公允价值概念,
即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
清偿的金额。一般说来,在简单的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毫无疑问地等于市场价
值。但在现实的环境下,由于无形资产的交易不活跃,其市场价值无法获得,公
允价值也就不明晰,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计量就存在着合理估计问题。
就我国企业现状而言,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有其现实意义:
1.有利于真实、完整披露企业的总资产。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已经明确,但要保证投资行为的合
理性,就必须对企业总资产的现在实有价值作出一个正确的估价。在知识经济即
将到来的今天,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企业总资产中越来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有
时其价值可能要远远超过其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的价值。据美国一项对500家
大公司所作的调查表明,从1969年到1989年的20年间,平均每家公司报表中反
映的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增长了29倍。可见,如果仅按照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就不能充分体现企业实际总资产,就会使企业在投资,谈判以及市场竞争中处于
不利地位。
2.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合资、兼并、股份制重组等产
权变动时有发生,如果不对企业的总资产进行一个合理的估价,就会造成企业资产
的流失。比如,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合理准确地确定入股企业的资产价值。
是确定股东权益的基础,也是利润分配的前提,如果仅按照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许多无形资产的价值就会被忽略或低估,从而难以保护企业合法利益。再如,我
国企业在与外商进行合资、合作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正确地反
映,使得无形资产无偿地被合资、合作企业所使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有利于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无形资产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体现未来的
收益能力,它往往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知
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其未来发展的
潜力。因此,披露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公众形象,
增强投资人的信心。 (g99120200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