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办国产设备投资抵免
录入时间:2004-06-15
【中华财税网北京06/15/2004信息】 为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企业技术
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发展,国家税务总局于2003年出台了对技术
改造国产设备投资的优惠政策:《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管理办
法》(国税发[2003]013号文件)。依据《办法》的规定,企业投资于符合
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所需国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
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这就是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
内涵。
应特别注意的是,该政策的适应范围仅为:
一、新增的企业所得税,即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
企业所得税。
二、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抵免所得税。如果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
足抵免时,未予抵免的投资额,可用以后年度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延续抵免,但抵
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如何办理企业所得税抵免手续?下面以河南省郑州市某工业企业为例作介绍。
第一步,进行技术改造国产设备需先立项,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
投资概算。该公司制作了2003年度技术改造国产设备立项书,主要内容包括:立
项理由,计划完成日期为2004年,备注说明为自筹资金及财政拨款投入,投资预
算为462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2500万元,自筹资金为3120万元。
第二步,向其主管部门报送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批准立项的有关资料。因该企业为
中央企业,可直接向河南省经贸委报送技术改造相关资料。河南省经贸委经过审核后,
出具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确认书》,并加盖“技术改造项目审
核专用章”。
第三步,向其审核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1.《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申报表》;
2.技术改造项目批准立项的有关文件;
3.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
4.盖有公章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确认书》;
5.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
企业可以经主管税务机关逐级上报省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也可直接报送省级以
上税务机关审核。因为该企业为中央企业且企业所得税就地缴纳,省国家税务局仅对
监汇企业直接受理,其他企业须经其主管税务机关逐级报省国家税务局。所以该企业
向所在地税务机关报送了相关资料,所在地税务机关审核无误后,及时呈报市、省级
税务机关,市、省级税务机关按规定及时进行审核,并作出准予享受抵免企业所得税
的决定,通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并同时将核准文件抄送企业。
第四步,每一纳税年度终了后10天内,企业将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实际购买的国
产设备的名称、产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等情况,报送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填
报《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表》,并附送购置设备的增值税专用
发票。同时还应报送设备购置当年和购置前一年企业所得税申报资料。
主要内容有:
1.2002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包括收入总额、扣除项目、会计
利润1265434.60元,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应纳税所得额为-
765234.00元。
2.2003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包括收入总额、扣除项目、弥补
以前年度亏损765234.00元后应纳税所得额为3256341.70元,应
缴所得税1074592.76元。
3.该企业2003年实际购买国产设备7860000.00元,申请抵免企
业所得税3144000.00元(7860000×40%),企业设备购置前一
年应纳税所得额为亏损,其投资抵免年限内每一年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实现的应缴
企业所得税,可用于抵免应抵免的国产设备投资额。本年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实现
的应缴所得税1074592.76元,本年度应抵免企业所得税
1074592.76元,未予抵免的企业所得税为2069407.24元,可用
以后年度比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延续抵免,但抵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5年。
抵免企业所得税应注意的事项。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环节需要注意:
1.应在技术改造项目批准立项后两个月内向审核税务机关递交申请报告。
2.财政拨款购置设备的投资,不得抵免企业所得税。既有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
投入,又有财政拨款的技术改造项目,按财政拨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确定购
置国产设备的财政拨款投资额。
3.省级经贸委出具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确认书》,必须
加盖有效公章。
4.技术改造项目计划调整、改变投资概算等,均需及时向原审核税务机关报送
相关资料。
5.企业将已经享受投资抵免的国产设备,在购置之日起5年内出租、转让的,
应在出租、转让时补缴已抵免的企业所得税。
为了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扩大出口、降低成本,国家特意为此出台了这个优惠政策。希望各符合要求的企业充
分理解并运用该办法,使企业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能落到实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