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与反避税实务全书:国内避税一般方法——问题的提出
录入时间:2001-12-06
【中华财税网北京12/06/2001信息】 避税是指纳税人针对税法不完善及各种难
以在短期内消除的税收缺陷,回避纳税义务的活动。这种回避是在充分了解税法缺陷
的前提下,并尽可能在形式上符合税法的规定,从而有别于不了解税法,或者虽然了
解税法,但仍要违法逃税。也有别于税负转嫁。税务转嫁基本上与法无关,它是建立
在自由价格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价格,前转或后转,涉及的是购买过程中的价格
再分配和供求弹性,并不影响国家税收收入,结果只是税负的归宿不同。因此分析避
税和反避税的一般方法,一方面有别于逃税方法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别于转嫁方法分
析。为此,分析避税活动及其方法就必须对有关征纳税活动的经济现象进行研究,以
便找出没有法律麻烦的方式和途径。从理论上讲,与税收征纳行为密切相关的各种经
济活动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而日益普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已不再是单个人或集
体行为,而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同其它经济人和纳税人发生关系。这样每个纳税
人在与税务机关发生税务联系的同时,也与其他有关税收经济活动的各类实体发生关
系,并通过这些实体再次或多次人与税收部门和税收制度发生关系。税收活动的这种
多样性和多重性特征,不仅意味着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与税收的密切关系,而
且也从另一方面预示着活动的广泛性和多重性的特征。
避税与逃税和转嫁相比,关键之处在于“避”。谁都想“避”,“避多少”?
“如何避”?是避税中的三个问题。对于谁在避,税务当局特别想知道。关于避多少,
大多数避税者都是多多益善,能避多少就避多少,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怎样避,如何
避几乎是每个纳税者都希望知道和掌握的。许多人甚至不惜血本向人讨教,尽可能掌
握避税方法。税务当局也想掌握避税方法,一是立法的需要,二是反避税的需要。
其实避税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关键还在于纳税人主观努力和客观经济环境。从纳
税人主观努力而言,一是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熟练掌握与自己业务相关的税法
知识,寻找其中供自己利用的法律缺陷和征管缺陷。二是用足税收优惠。尽可能利用
合法的税收优惠政策为自己避税服务。三是掌握各种方式方法并不断在实践中参与,
运用或提高。特别是在跨国纳税活动中尤其重要。本章从第二节到第十六节,站在纳
税人的角度介绍了避税的十几种方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