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与反避税实务全书:偷漏税心理学分析——偷漏税的基本模式
录入时间:2001-12-04
【中华财税网北京12/04/2001信息】 本节旨在以行为理论为依据对纳税人偷漏
税行为进行多层面的考察,使我们了解和掌握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的基本模式、共同特
征及其影响要素。
一、偷漏税行为基本模式
一般而言,偷漏税行为可以因时、因地、因情况和纳税人内在的身心状况而表现
出不同的反应。所以,按照勒温的理论可以将偷漏税行为定义为纳税人个体与纳税环
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由图29-8表示:
表29-8偷漏税行为基本模式(略)
从这个行为的基本模式图中可以看出,纳税人偷漏税行为是纳税人个体需要与纳
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纳税人个体的内驱力与外部诱因决定了偷漏
税动机以及偷漏税行为的产生。
二、偷漏税行为的共同特征
在考察了偷漏税行为的基本模式之后,我们将分析偷漏税行为的共同特征。根据
综合心理学家研究结果,我们把偷漏税行为的共同特征归结成以下五点:
1.自发性。偷漏税行为是自动自发的,并非被动的。纳税环境可以影响他的行
为,但无法发动其行为。
2.原因性。偷漏税行为产生都是有其起因的,纳税人个体需要和纳税环境都是
影响偷漏税行为的因素。
3.目的性。偷漏税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有目标。有时别人看
来不合理的行为,但对偷漏税者来说却是合乎目标的。
4.持久性偷漏税行为指向减轻或免除偷漏税义务这一目标,目标没有达成之前,
该行为是不会终止的。
5.可变性。偷漏税行为为了谋求目标的达成,常变换其手段。这是因为纳税人
的偷漏税行为是可以经学习而改变的。
三、影响偷漏税行为的个体因素
影响偷漏税行为的个体因素即指由纳税者的不同能力、气质、性格等主观因素和
心理状态而引起的偷漏税的行为表现。个体因素对偷漏税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
下几个方面:
1.气质类型不同对偷漏税行为的影响不同。一般而言,属于胆汁质的纳税人及
属于多血质的纳税人,精力过剩,头脑灵活而冷静,具有较强的冒险心理,对偷漏税
影响较大;粘液质和抑郁质型的纳税人往往表现为精力不足,头脑不够灵活,循规守
矩,冒险心理较弱或没有,对偷漏税行为影响不大。
2.性格类型不同对偷漏税行为的影响不同。属于理智型的纳税人往往能见风使
舵,他们偷漏税成功机会较多,且不易被人发现;属于情绪型纳税人,其偷漏税行为
往往受情绪支配,往往较少顾及“外部环境”,其成功机会较少,且易被人发现;属
独立型纳税人往往开创偷漏税行为先例,并不断使其行为花样翻新;而属顺从型的纳
税人则往往是独立型的仿效者,但有时也出现“后来者居上”的情况。
3.能力不同对偷漏税行为的影响不同。能力较强的纳税人对偷漏税影响较大,
表现为偷漏税数额大、技巧高、计划周密,且不易被察觉。能力较弱的纳税人对偷漏
税行为影响较小,表现为偷漏数额较小,技巧低劣,漏洞较多,且易被发现。
4.兴趣不同对偷漏税行为的影响不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乏“怪才”,他
们往往对正常的工作或专业不感兴趣,而对“歪门邪道”却津津乐道,兴趣浓厚,如
造伪币、伪造票证等等。这些人往往有“一技之长”,对偷漏税危害较大。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纳税人偷漏税行为发生的因素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外,还受到
纳税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条件的影响。这也应引起注意。
四、影响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的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纳税人偷税行为的影响,大概可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分析,即体现在价
值观念、道德观念、副文化及角色认知等对纳税人偷漏税行为发生的影响上。
1.价值观对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的影响。价值观是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体系,
而对各种事物所构成的轻重主次排列顺序,就是所谓的价值体系。社会存在,决定着
人们的个人利益,也决定着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利益。纳税人对个人利益和国家、
社会利益的轻重主次排列次序的不同,也就体现出纳税人的价值观念不同。有的纳税
人以个人利益为重,对偷漏税行为的影响较大;有的纳税人则以国家利益为重,他们
往往能够积极纳税,对偷漏税行为就没有影响。
2.道德规范对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的影响。道德规范对纳税人偷漏税行为有重大
约束力,它往往是成为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的依据和评价道德规范的准则。在社会生活
中,一个纳税人偷漏税行为受他的社会地位相关的社会规范所制约,即纳税人社会地
位不同,道德规范对其行为的约束力也不同。纳税人社会地位越高,道德规模对其偷
漏税行为所能产生的约束力就越大。反之,纳税人社会地位越低,道德规模对纳税人
的偷漏税行为约束力就越小。
3.副文化现象对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的影响。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副文化现象被部
分纳税人所认同和接受,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
而对纳税人的偷漏税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力。如我国,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不断发
展,“一切向钱看”的副文化现象滋生,它不断地冲击着纳税人原有的价值观念,使
部分纳税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逐步形成个人利益为主的价值观,并对纳税人偷漏
税行为的发生构成了“有利”的影响。
4.角色认知对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纳税人都担任着
一定的社会角色,而每个社会角色又代表着一套有关的行为社会标准。这些标准规定
了纳税人在扮演某一特定的社会角色时所应有的作为与行为。所以说,纳税人所扮演
的社会角色不同,该社会角色对纳税人行为约束也不同。例如,共产党员和普通群众
之两个社会角色对纳税人的偷漏税行为约束是不一样的,前者约束力大,后者约束力
较小,所以说,角色认知对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的影响是很大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