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实务 > 正文

避税与反避税实务全书:偷漏税心理学分析——挫折理论与偷漏税

录入时间:2001-12-04

  【中华财税网北京12/04/2001信息】 本节主要探讨纳税人偷漏税的挫折因素及 其受挫时的表现形式,使税收征管人员掌握偷漏税者受挫时的情绪状态,采取有效手 段防止偷漏税案件的产生。 一、偷漏税者的挫折 偷漏税者的挫折是指纳税人在进行偷漏税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纳税人 的偷漏税动机不能实现的情绪状况。 二、偷漏税者的挫折因素 一般来讲,偷漏税者的挫折因素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社会因素,如税务检查、 法律惩罚、社会惩罚等;二是个体因素,如偷漏税者的能力、知识等,现详细阐述如 下: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造成偷漏税挫折的首要因素,它主要通过如下方面给偷漏税者构成威 胁,造成挫折。 1.税务检查。税务检查构成纳税人偷漏税的重要挫折因素。一般来讲,它从二 个方面对纳税人的偷漏税活动构成威胁,一是税务检查的频率;二是查出偷漏税的概 率。 税务检查的频率。所谓税务检查的频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税务检查的次数。 从理论上讲,税务检查的次数越多,则税务检查的时间间隔愈短,那么对纳税人的偷 漏税行为造成的威胁越大;税务检查的次数越少,则税务检查的时间间隔越长,对纳 税人的偷漏税行为造成的威胁越小。 税务检查查出偷漏税的概率。所谓查出偷漏税的概率就是指在税务检查的范围内 税务人员所查出的偷漏税行为的数量占实际产生的偷漏税数量的比例。一般来讲查出 偷漏税的概率越大对纳税人的偷漏税行为造成的威胁越大,反之,查出偷漏税的概率 越小,对纳税人偷漏税造成的威胁越小。 2.法律惩罚。法律惩罚是构成纳税人偷漏税挫折的又一重要因素。法律惩罚包 括经济惩罚和刑事处罚二个方面。经济惩罚是指对纳税人的偷漏税行为在经济上处以 罚款,刑事处罚则是对纳税人的偷漏税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以拘禁,直至徒刑。一般而 言,法律惩罚越是严厉,对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的威胁就越大,进而偷漏税的挫折就越 大;反之,法律惩罚越是轻微,对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的威胁就越小,进而偷漏税的挫 折就越小。 3.社会惩罚。社会惩罚是构成纳税人偷漏税的又一挫折因素。社会惩罚是指利 用社会舆论来贬损偷漏税的纳税者的形象。一般而言,社会惩罚越是严厉,对偷漏税 者的社会形象贬损的程度越大,那么对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的威胁越大,进而偷漏税者 的挫折越大;反之,社会片罚越轻微,对纳税者的社会形象贬损程度越小,那么对偷 漏税者构成的威胁就越小,进而偷漏税者的挫折就越小。 (二)偷漏税者的个人因素 偷漏税者的个人因素也是造成偷漏税者挫折的原因之一。偷漏者的个人因素可以 分为二方面:一方面是偷漏税者个人所具备的条件,有时纳税人有很强的偷漏税动机 但是达不到目的,可能是个人的能力所限造成的。个人条件主要表现在偷漏税者的能 力和知识方面。这里的能力表现为偷漏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冒险能力、活动能力等 方面。这里的知识更多地表现在会计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对税法的掌握与理解等。一 般情况下,即使有经验的纳税人有偷漏税动机,但由于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有限,使偷 漏税活动受到挫折。另一方面的个人因素是偷漏税者动机的冲突,在很多种情况下, 偷漏税者所要追求的目标不只一个,可是,由于事实的逼迫,不得不进行强迫性的取 舍抉择。比如,纳税者的个人欲望与社会法律之间常常是冲突的。纳税人一方面尽力 减小自己的纳税义务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社会税法对纳税的规 定,这就是所谓公私不得两全的心理冲突情形。在两种动机冲突而个人被迫只能选其 一而放弃其他时,被放弃的动机就会遇到挫折。 (三)偷漏税受挫时的行为表现 偷漏税者受挫时行为表现主要特征是对抗、冷漠、幻想。 1.对抗。对抗是指当纳税人在偷漏税活动中遇到挫折,动机受阻时,常因愤怒 的情绪而表现为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税务征管人员发现其偷漏税劣迹 时,纳税者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服从任何形式的处罚,甚至欧打漫骂税务征管人 员。 2.冷漠。冷漠是纳税人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表示冷漠退让。冷漠行为表现为 税务征管人员发现其偷漏税劣迹时,纳税人对一切法律惩罚、经济处罚和社会处罚表 现出一种无所谓的姿态。 为什么在挫折情境下有的表现为对抗有的表现为冷漠呢?这个问题虽复杂难以了 解,但原则上与学习经验有密切的联系。如果纳税人以往对付挫折的经验是以对抗获 得满足时,此后他每遇挫折仍以对抗方式适应之;反之,若以往经验到对抗无效,甚 至因对抗而招致更多痛苦时,此后再遇挫折时,他可能改以冷漠的方式适应之。形成 冷漠反应的另一种原因就是挫折情境(如各种形式的处罚)对纳税人的压力过份严重, 使纳税人感到无助、绝望,因而失去一切信心和勇气。 3.幻想。幻想是纳税人受挫后另一种退缩式反应。所谓幻想就是偷漏税者受挫 后,退缩脱离挫折情境,把自己置于一种想象的境界,企图以非现实的方式来应付挫 折或解决问题。幻想常现的表现之一便是贿赂。偷漏税者企图以贿赂税务征管人员的 形象,以达到逃避责任之目的,这种做法往往是不现实的,是不会成功的。 4.退化。退化是指纳税人偷漏税遇到挫折时表现的行为较其应有行为(若按年 龄、社会角色)为幼稚而言,是一种反常的现象。例如,女性纳税人偷漏税被税务征 管人员查出时,有的往往是痛哭流涕,诉说经营或生活困难之苦;男性纳税人偷漏税 被税务征管人员查出时,有的往往是称病不起、闭门不出,诸如此类行为都属幼稚退 化特征。 四、偷漏税者的焦虑与防卫方式 (一)偷漏税者的焦虑与防卫 不论是外在或内在因素所构成的挫折,都会对偷漏税者构成一种情绪上的打击与 威胁,因而使纳税人在情绪上产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遭受挫折后的情绪反应是 非常复杂的,其中包括着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与负罪感的增加,终 而形成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此种 情绪状态,称为焦虑。 1.偷漏税者的焦虑。偷漏税者焦虑的产生多由于偷漏税者个人的动机性行为受 到挫折。挫折后引起的最直接反应是攻击,但是攻击往往不能解决问题、消除挫折, 反而可能越因打击(如抗税打人触犯刑律)而制造出越大的挫折。因此偷漏税者在挫 折后常以冷漠、幻想等反应来对付挫折情境。虽然这些反应可以宣泄偷漏税者部分因 挫折而引起的痛苦情绪,但是偷漏税者原来的动机仍未获得满足,而且构成偷漏税者 挫折情境的因素仍然存在。因此,挫折无疑是构成持久焦虑的主要原因。 2.偷漏税者的防卫。无论是由于何种原因,焦虑的情绪总是不愉快的,甚至是 痛苦的,因此,偷漏税者从经验中学习遇到挫折时尽量避免或减低焦虑的发生。换句 话说,偷漏税者从生活经验中学到某些应付或适应挫折与减低焦虑的行为方式。因为 这些适应方式在性质上是防卫自己安全的,防卫自己免于受到焦虑的痛苦,所以称这 些行为方式为防卫方式。 (二)偷漏税者主要防卫方式 1.文饰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文饰作用是偷漏税者应用较多的一种防卫方式。 文饰作用表现在偷漏税者行为上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好恶。有些纳税人本来是很想偷漏税的,即偷漏税动机很强烈,但由于种 种挫折因素的存在,偷漏税活动遇到挫折而没有成功。这时他可能说他厌恶偷漏税行 为,因为他不缺少这部分收入。其实他内心深处是极羡慕那些偷漏税成功者的。 第二,报怨。有些纳税人偷漏税遇到挫折,被税务征管人员查定后,把偷漏税的 原因归咎于税负太重、不公平等,从而掩盖了自己追求收入最大化的偷漏税动机,为 自己的偷漏税行为作辨护。 第三,需要。有些纳税人偷漏税遇到挫折,被税务征管人员查定后把偷漏税的原 因归咎于自己的需要,述说自己经营上的困难,需要得到减免纳税义务的照顾,而税 务当局又不准予,所以自己只好偷漏税以满足减免纳税义务的需要。 2.投射作用。如果社会舆论对偷漏税行为不予贬低,或者偷漏税行为被社会舆 论所默认,在这种情况下,某一纳税人如果相信所有的纳税人皆有程度不同的偷漏税 行为,对他自己的偷漏税行为就不会感到羞愧或自责。 3.反射作用。偷漏税者在进行自我防卫时,其表现在外的行为却有时与其内在 的偷漏税动机,在方向上恰成对比。即有的纳税人内心深处有很强的偷漏税动机,但 在行为上极力排斥。如,有的纳税人表面上积极纳税,很可能是由于内心极强的偷漏 税动机与外在的社会舆论、税收法律压力所形成的反向作用所致。 另外,还有一个偷漏税者的防卫方式与生活效用问题,这里不再论述,读者可在 掌握上述挫折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