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实务 > 正文

避税与反避税实务全书:税收征管与反避税——税收流失的原因分析

录入时间:2001-12-04

  【中华财税网北京12/04/2001信息】 导致税收流失原因很复杂,主要有:税收 的无偿性,税负太重,税负不公,税制漏洞,优惠政策,处罚不严,风险不大,成本 低廉,反避税的动力机制尚未形成。 一、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是国家通过无偿,强制手段谋取的财政收入,凭借的是国家政权,因此,对 纳税人来说是财富的单方面转移过程。这种转移有别于利润上交,也有别于国债。正 是这种无偿性,才需要强制手段,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尽可能少 缴税,或不缴税正是出于这种单方面转移的无偿性。因此,税收的无偿性是导致税收 收入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 二、税负太重 一般来说,一国税负越重,税收收入流失可能性也越大。因为税负过重从正面直 接刺激纳税人逃税、避税,纳税人在逃税、避税中边际效益也最高。税负可分为实际 税负和名义税负,这里刺激避税、逃税的税负一般是实际税负。实际税负与名义税负 的差别在于名义税负仅指由税率体现出来的税负,而实际税负则要同时考虑税收减免 和扣除情况。一般来说,一国税制结构中,实际税负不能太高,流转税负要轻,保持 低税率,广征收,而所得税负也不宜超过35%,否则将直接导致税收征管的困难, 导致税收不规则的流失。 三、税负不公 税负不公与税负过重不同,税负过重是就征纳双方分配关系而言的,因而易导致 整个纳税人群体避税;而税负不公则是指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不平衡,这势必刺激相对 税负较重的纳税人避税行为。 四、税制漏洞 某一项税种出台,有相应税法和实施细则。在特定税种下的税法,有特定纳税人 群体,课税对象、税率、减免规定、纳税环节、纳税方法、起征点等等,这些税种的 基本要素如果概念含糊不清,减免条例过低,税源不稳,纳税环节过多,过散,起征 点过低,都是刺激税收流失的因素。 五、纳税太繁 纳税太繁对征纳双方都是不利的,纳税过程愈繁,征纳成本也就愈高,而征纳成 本则是社会虚费,即不利于国家财政,也不利于纳税人,可设想,某税务征管员,骑 摩托车到乡下收5元屠宰税,而汽油费则是10元,这样对国家来说,这5元的税成 本大高,如果不征既有利于纳税人,也有利于国家。纳税太繁的损失除此之外,还有 无形的损耗--时间浪费。因此,各地税制务必简捷明了,纳征方便,否则刺激税收流 失,浪费人力、物力和财产,得不偿失。 六、征管不力 征管不力直接诱发避税、逃税和其他形式的税收流失。税收流失与税收征管是矛 盾的双方,相互抗争中达到均衡,一方失衡,势必引发另一方行为的强化。一般来说 征管不力可区分两种不同情况:一种属于税务当局效率不高导致征管不力,如征管人 力资源不够,通讯技术落后导致信息采集、传输、贮存、释放滞后等;另一种情况是 社会腐败,导致征纳双方相互勾结,以公谋私。因此,强化征管其实质是抑制税收流 失的手段。 七、处罚不严 一般来说,合法的避税谈不上处罚,但现实生活中,合法与非法的流失形式往往 相伴而生,刺激合法税收流失的因素同时也是刺激非法税收流失的因素,若非法的处 罚不严,势必强化其他形式的税收流失。 八、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属于非税因素刺激税收流失。技术因素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刺激税收 流失,使各种流失手法更为高明,但同时又是税收征管的得力帮手和有力的武器。因 此,技术因素导致税收流失与税收征管双方在更高水平上抗衡。 九、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社会风气、道德水准。在社会风气不正、道德水准低下的社会, 下自庶民百姓,上自政府官员就谈不上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社会,税收必定腐败, 而税收腐败最大的特点,就是税收流失严重。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不同,技术因素既 可以帮助纳税人,也可帮助税局,而社会因素一旦作为刺激税收流失的因素,就必然 表明反避税不力。因为社会责任感低下对纳税方的影响是逃避社会义务和公民责任, 对税务当局的影响,必然也是为国征税责任不强,甚至可能假公济私,化公为私。因 此,社会因素将使税收流失和税收征管在低水平上的抗衡,与技术因素正相反。 十、心理因素 作为心理因素刺激税收流失主要表现在两种心态上,一是“从众心理”,二是 “依靠心理”。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人的行为受大多数人的行为影响,大多数人都有 一定的从众心态,别人怎样做我就怎样做,如果避税成风,又没有相应处罚,必然诱 发本不想避税的人也想办法避税。从众心态诱发税收流失由此产生。所谓“依靠心理” 是指一般“弱者”寻求靠山的心态。依靠心理源于人的安全需要。就纳税人而言,在 征纳双方关系上纳者是弱方,征者代表政府是强者。因此,一般常见的避税动机是通 过拉关系,贿赂税务官员达到避税之目的。而税务官员依仗强者地位,对纳税人进行 “苛索”。一个“贿赂”,一个“苛索”,征纳勾结,税收流失势不可挡。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