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实务 > 正文

避税与反避税实务全书:转嫁,合法——受价格诱导——税负转嫁与归宿均衡分析

录入时间:2001-12-04

  【中华财税网北京12/04/2001信息】 税负转嫁是以价格为手段,通过经济交易, 将税收负担转移给别人的过程;而税负归宿则是税收负担转移的最后结果。 将税负转嫁出去,是任何纳税人都存在的愿望,但要把这种愿望转化为现实取决 于客观条件,其中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 课税不会导致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也就没有转嫁的可能,税负由卖方自己负担。课 税以后,若价格增高,税负便有转嫁的条件。若价格增加少于税额,则不仅税负由买 卖双方共同承担。若价格增加多于税额,则不仅有税负转嫁,卖方还可以获取额外利 益。因此可以说,没有价格自由浮动,就不存在税负转嫁。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课税商品价格能否增高,不是供给一方或需求一方愿意与 否的问题,而是市场上供求弹性的压力问题。一般说来,对商品课征的税收往往没有 弹性的方向转嫁。对税收转嫁可以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两方面分析。 需求弹性即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它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市场价格变动反应程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弹性愈小,即需求曲线越陡,税收的归宿愈趋向 买方。因为,这种情况有利于卖者提高价格向前转嫁税收负担,而由于需求弹性小的 缘故,买者不易放弃,或减少购买。如果商品的需求完全没有弹性,税收可以完全向 前转嫁并落在买者身上。反之,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新增税收负担向前转给买者的 可能性越小,而只能更多地向后转嫁而落在买者头上。 如图所示: (1)需求完全没有弹性时,税负由消费者全部负担。(△t1-消费者负担的税 收,△t2-生产者负担的税收,以下同)(图略) (2)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消费者负担的税收大于生产者所负担的税收。 (图略) (3)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消费者的负担要小于生产者税负。(图略) (4)需求弹性无限大时,税收负担全部归于生产者。(图略) 供给弹性是商品的供给量对于市场价格的变动反应程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新增的税收负担将更多地向前转嫁而落在买者头上。反之, 供给弹性越小,则越不利于卖者提高价格向前转嫁税收负担;如果商品的供给完全没 有弹性,则税收只能全部向后并落在卖者头上。 一、税收转嫁与成本变动规律 在成本固定、递增和递减三种场合,税收转嫁有不同规律。成本固定的商品,所 课之税有全部转嫁买方的可能。因为固定成本的商品的成本与产量多少无关。此时, 若需求无弹性,税款可加入价格,实行转嫁。 成本递增商品,所课之税转嫁于买方的金额可能少于所课税款额。此种商品成本 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课税后,商品价格提高,为维持销路,只好减少而降低成本。 所以,卖方此时难以转嫁税负,只好自己负担一部分。 成本递减商品,不仅所课之税可以完全转嫁给买方,还可获得多于税额的价格利 益。此种商品单位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课税商品如无需求弹性,税额即可加入 价格之中转嫁出去。 二、课税范围和课税对象与转嫁关系 课税范围广的,即课税能通及同一性质所有或大部分商品的,转嫁易,反之则难。 如茶与咖啡属饮用商品,如果课税于茶而咖啡免税,当茶价增加时,饮茶者改饮咖啡, 以致茶的消费减少。此时茶商则不敢把全部税款加于茶价之内,也即转嫁较难。 税收能否转嫁与其难易程度和与课税对象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如对人的所得课税, 较难转嫁。而对商品的课税,则较易转嫁。 三、税收资本化规律 税收转化为资本是指将累次应纳的税额作为一次性转移。然后再进行转嫁,且转 嫁是在每次经济交易时,税款随商品一并出售给消费者。比如一个农场主想向土地拥 有者租十亩土地,租用期限为十年。农场主每年每亩地交税款200元,农场主在租 用之际就向地主索要其租期内所租土地的全部税款,这样农场主便可获得2000元 的由土地拥有者累进十年应纳十亩地的全部税额,而该农场主每年所支付的税款只有 200元,余下1800元变成了他的创业资本。这种名义上由农场主按期缴纳,实 际上全部由地主负担的结果必然导致税收资本化。 税收资本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在商品经济社会任何延迟纳税或预 先征税的作法,都是税收资本化的表现形式。国外利润收入推迟汇回国的目的是推迟 纳税,以便纳税者有更多的资本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国内纳税者延期纳税的目的, 也是利用应纳税款协助其满足资本周转需要;政府预先征税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加政 府手中持有的资金量和投入资本量。凡此种种事实表明税收与资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 系,其原因在于税收是以货币为最终和最主要表现形式,而资本也是以货币形态为其 主要表现手段,征税要收货币,资本投入也需要货币。货币是将税收转化为资本的连 系纽带及中介力量。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