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关于加强商品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运发[2004]277号颁布时间:2004-06-02
2004年6月2日 商运发[2004]2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商务厅(局)、经贸委(经委、商委、
内贸办、财贸办、商业局):
一年多来,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市场监测的方法,大力推进市场
监测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为及时调控市场提供了依据,特别是在应对非典和禽流
感疫情等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市场运行监测仍然是商
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信息滞后、失真问题仍较突出。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市场运行监
测工作,更好地为政府调控市场服务,促进流通产业和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的意义
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具体措施,是商务主管部门调控市场、制定产业政策
的基础,是市场宏观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开创流通工作新局面的要
求。只有做好市场运行监测工作,才能了解商品市场运行规模和结构变化,把握重要
商品供求和价格走势,分析市场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揭示流通行业发展规律。做好市
场运行监测工作对调控市场、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引导生产、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具
有重要意义。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增强做好市场运行监
测工作的决心和信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市场运行监测的目标和任务
市场运行监测是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对市场运行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并
进行预测、预警的行为。目标是准确监测、深刻分析、科学预测、快速反应。主要任
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法建立全面、快速、高效的市场信息搜集系统,建立科学分
类、便于使用的信息储存系统,建立快速反应、深入分析、符合实际的预测、预警系
统,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中介机构、科研院校组成的市场运行监测队伍,为
社会提供权威的信息平台,起到引导生产、指导消费、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
三、市场运行监测的主要内容
按照市场运行监测的目标和任务要求,重点监测以下指标:
(一)市场运行规模,包括消费品销售规模、生产资料销售规模等。
(二)市场运行质量,包括企业上缴税收、企业净利润、流通效率等。
(三)消费结构,包括商品消费结构、区域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等。
(四)商业网点布局,包括行业布局、业态布局、区域布局、规模布局、人均拥
有面积等。
(五)重要商品供求及价格,包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产能、产量、进
口量、销量、出口量、存量、需求量、价格等。
(六)重点企业发展状况,包括销售额、销售量、存量、效益、资产、人员等。
(七)流通现代化水平,包括连锁度、统一采购集中配送度、电子商务所占比重
等。
(八)企业组织化程度,包括市场集中度、市场占有率等。
四、市场运行监测的主要方式
为做到准确监测、快速反应,要把直接监测和间接监测结合起来。直接监测,是
通过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重点流通企业监测
系统、茧丝绸市场监测系统等,依据国家统计局批准的监测报表制度和一定的指标体
系,直接向样本企业采集市场信息。间接监测,是利用社会信息搜集系统、专家评估
系统和专项调查系统进行市场监测。通过直接和间接监测获取的市场信息,经加工、
整理成为全国商品流通数据库的主要数据来源。
五、市场运行监测的基本原则
(一)拓展信息渠道。在完善直接监测信息系统的同时,加快社会信息搜集系统、
专家评估系统和专项调查系统建设。
(二)完善监测指标。不仅要监测重要商品的供求状况,而且要监测市场规模、
市场结构等反映市场运行质量和总体变化趋势的指标。不仅要监测国内市场,而且要
分析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三)健全工作机制。国家监测、省级监测与地市监测相结合,建立纵向统一、
横向联系的监测网络。
(四)强化应急功能。在做好日常监测的同时,要重视节日市场监测和应对突发
事件监测,制定制度,落实责任。
(五)实现技术互补。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监测方法和监测经验相结合,做到
优势互补。
(六)加强预测预警。在市场监测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开展预测与
预警工作。
六、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认真执行《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报表制度》、《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
测报表制度》和《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统计报表制度》等,选择符合条件的样本企业,
并督促企业准确、及时填报。要重视社会信息搜集系统、专家评估系统和专项调查系
统建设。
(二)充分利用商务部直报系统平台,加强本辖区市场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可根
据本地区市场运行特点和工作需要,在国家监测指标之外增加监测内容。
(三)加强节日市场和应急监测,完善值班和每日报告制度。
(四)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商务主管部门报送市场信息,重视信息对市场
的引导作用,进行预测、预警,逐步建立向社会发布市场信息的制度。
市场运行监测是商品流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监测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设备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市场运行监测的信息化水平,
配备专职人员,并在办公条件和经费方面给予支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企业配备相关
设备和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鼓励企业通
过互联网报送信息,积极协助不具备条件的样本企业实现网上直报信息。
七、市场运行监测的机制
(一)建立信息置换机制。承担市场运行监测信息报送任务的企业,有权利获取
行业或区域市场信息。
(二)建立信息报送激励机制。每年评选市场运行监测先进单位和个人,并给予
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三)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密切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和具体要求,
并及时解决。
(四)加强企业信息报送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企业信息报送人员的业务知
识水平和监测技能。特别是要帮助信息员正确理解监测指标,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五)提高依法监测水平,加强企业数据的管理,不得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要
按有关规定对外发布信息,不得发布损害公共利益和产业安全的信息。
(六)加强监测信息系统的维护,提高监测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系统故
障可能造成的数据安全问题,要采取应对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妥善处理。
各地应按照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将贯彻情况及时报我部市
场运行调节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