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务院法规 >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5]22号颁布时间:2005-04-04

     2005年4月4日 国办发[2005]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局部大气施加影响,实现增雨雪、防 雹、消雨。消雾、防霜等趋利避害目的的活动。近年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抗 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缺乏长远规划、 科技水平不高、统一协调和指挥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 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干 旱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气候 现象增多,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人 工影响天气工作,不仅是农业抗旱和防雹减灾的需要,而且是水资源安全保障、生态 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总结经验,完善机制, 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效益和水平。   二、坚持统筹规划,搞好科学论证。要认真组织科学论证,按照建立统一协调的 指挥和作业体系、建设性能优良的监测和作业设备及设施的要求,提出分期目标。任 务和措施,编制“十一五”全国和地方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按程序报批后实施。   三、充分挖掘潜力,提高作业能力。要充分利用已建气象基础设施,挖掘现有设 备和设施的潜力,发挥高射炮、火箭发射装置等地面作业设备和飞机联动作业的作用, 提高人工增雨、防雹和消雾等方面的作业能力。要运用市场机制,提高租用飞机的利 用率,增强人工增雨的作业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开发已建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有关功 能,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服务。   四、突出工作重点,加强人工增雨。要将缓解严重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作 为今后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点。城市供水和工农业用水紧缺地区的水源地及其上游 地区,要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加大作业力度,增加降雨量。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跨 省区、跨流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大力支持严重缺水地区的人工增 雨工作。   五、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人工影响天气属于公益性事业,资金投入以 地方人民政府为主。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对人工增雨的投入力度, 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划的 要求,安排部分国债投资用于新一代气象雷达建设。   六、加强科研和科普工作,完善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理论和 应用技术的研究,针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科研攻关。有关部门和科研单 位要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重点科研课题,通力协作,联合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和试验。 要对人工影响天气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益。要积极 推广和应用现有科研成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   七、健全规章制度,确保作业安全。要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作业规范和操 作规程,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作业安全保障机制。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岗位 培训和作业设备的管理,严格操作程序,保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及时、安全、有效。   八、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充分发挥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的组织、协调 和指导作用,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咨询评议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 落实各项措施,保障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