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法规 > 正文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社政[2003]12号颁布时间:2003-11-06

     2003年11月6日 教社政[2003]12号   现将《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社科学报取得了长 足的进步,不仅数量有较大增加,而且整体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不少刊物形成了自己 的品牌和特色,在及时反映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人才的成长, 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 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 干意见》(教社政[2003]1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社科学报工作 的意见》,更好地发挥高校社科学报的重大作用,教育部决定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名刊工程(以下简称名刊工程),旨在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社科学报进 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总体目标    通过国家(包括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和主办单位)的支持和学报的改革,在五 年时间内滚动推出20家左右能反映我国高校学术水平和学科特点、在国内外有较大 影响的社科学报及其特色栏目。其中,培育出5-10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科 学报。逐步改变目前高校社科学报“全、散、小、弱”的状况,实现“专、特、大、 强”的目标。   二、入选条件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刊宗旨,学术定位准确,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方面,特别是在研究解决国 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上推出了一批具有 原创性和创新性的重大成果,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3.坚持改革创新,树立开放式的办刊理念,形成切实可行的办刊机制,建立科 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刊物的活力和竞争力。   4.主办高校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社科基础、较强大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学科优势; 学校重视社科学报工作,指导和支持学报的改革与发展,给予学报一定的人事、分配、 财务自主权。    5.注重编辑队伍的建设,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三、建设标准   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示我国高 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重大工程。经过五年的建设,进入名刊工程的高校社 科学报应达到以下标准:   1.能够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引领学术研究的方向,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产 生重大影响的特色栏目和优秀论文,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 新鲜观点、材料和方法。其中,发表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论文占所发文章总数的 20%以上。   2.刊物的社会影响明显扩大,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 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等文献计量和统计中的综合排位,列于高校社科学报前十名,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前 二十名。   3.学术质量有明显提高,有一批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社科成果奖的论文。   4.积极吸引刊发国内外知名学者优秀论文,注意大力扶持学术新人,推动我国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建设。其中,特别是特色栏目的校外稿件要占有相当的比例。   5.形成科学的办刊机制,确立现代办刊理念,实行开门办刊,建立科学高效的 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国际通行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四、评审办法    (一)评审原则   1.公平、公开、公正。   2.注重质量,宁缺毋滥。   3.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相结合。   4.回避原则。   (二)评审标准   依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结合高校社科学报的 特点制定相应的评审标准。   在评审中,在主办单位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的基础上,应参考以下四个方面的因 素:(1)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历次评奖活动中的获奖情况;(2)在南京大学中 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的数据 及排序;(3)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献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以及《新华文摘》、《中国 社会科学文摘》、《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所提供的数据及排序。    (三)评审程序   (1)申报。由普通高等学校社科学报的主办单位向评审办公室申报。(2)资 格审查。由评审办公室根据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3)评审。由专家委员会评审。 (4)公示。评审结果在有关新闻媒体上公示一个月,如有疑议,报评审办公室核查。 (5)审定。根据公示反馈意见,领导小组审议。   五、政策支持   1.教育部或其他主管部门对每个入选学报投入25万元经费资助(第一年10 万元,第二年10万元,第三年5万元);入选学报的主办单位应按1:1的比例配 套投入。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提高刊物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包括提高稿酬标准、稿件 匿名评审费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等。   2.主办高校重视入选名刊工程学报的建设,在人才培养、加强管理、改善办刊 条件、增强办刊活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3.教育部或其他相关部门在申请创办新刊、出版增刊等方面给入选名刊工程的 社科学报编辑部(杂志社)提供优惠政策。   六、组织管理   以教育部为主、入选学报主管部门积极支持配合、高校自建的方式,实行竞争入 选、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   (一)管理体制   成立领导小组,设主任、副主任各两名,成员若干名,负责对该项工程重大问题 的决策。   组成专家委员会,由期刊界知名度高、熟悉学报工作的专家组成,主要负责该项 工程的评审、检查评估工作。   评审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有关工作在教育部社政司指导下开 展。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本方案实施细则的制定。(2)组织申报、评审和检 查评估工作。(3)对名刊建设进行指导名刊工程,以各学报的主办学校为单位,在 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实施单位的主要职责是:(1)组织学报的改革和名 刊工程的申报工作。(2)制定本单位入选名刊工程的具体建设计划,并负责落实。 (3)为入选名刊工程的学报提供相应的办刊条件和经费支持。(4)定期检查入选 名刊工程学报的执行情况。   (二)检查评估   为了促使进入名刊工程的学报尽快达到建设标准,教育部将在其进入名刊工程的 两年后组织中期检查评估。主要内容和办法包括:   1.进入名刊工程的社科学报全面达到建设标准的情况。   2.主办单位在学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及办刊条件、经费、政策等方面支持社科 学报名刊建设措施落实的情况。   3.检查评估采取专家组实地考察的办法。在检查评估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视具体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减少拨款、停止拨款限期整顿、撤消资格等处理。(1) 入选学报在办刊理念、办刊机制、办刊质量等方面无明显改善;(2)主办单位的配 套经费未到位或违反名刊建设工程资助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3)主办单位支持入 选学报建设的政策措施未落实;(4)评估中有弄虚作假现象。   在社科学报进入名刊工程的第三年末,教育部组织专家组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 格者,继续予以支持。不合格者,则撤消其资格,不再给予政策支持。   七、实施步骤    名刊工程的申报评审工作拟分三批进行。第一批申报工作拟于2003年11月 正式启动,拟评出5-10种社科学报进入名刊工程。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