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
教体艺[2002]5号颁布时间:2002-05-28
2002年5月28日 教体艺[2002]5号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
-200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教育部于去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贯彻
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的意见》(教体艺
[2001]8号),对初中以上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
求。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体艺[2001]8号文件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
情况对该项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许多地区已开始在学校实施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
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
施。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最近,李岚清副总理
又专门批示要对青少年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并强调这件事很重要,若青少年都
有这方面的知识,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即可事半功倍。为落实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学
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规范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国务院
批转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以下简称
《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对大中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特提
出如下要求:?
一、各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从中华民族兴衰、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推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
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尚未对该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安
排的地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将教体艺[2001]8号文件精神传达到地、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大中学校,并按照教体艺[2001]8号文件精神,逐级
制定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和安排,保证工作部署到位。?
二、要从今年秋季起,逐步在所有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全面开展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按照《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
本要求》(见附件),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落实初中、高中、
大学学段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时间,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播放多
媒体教学片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
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机构和社团组织的协同作用,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也要注意将学校教育与社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学生把相关知识
传递给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以带动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各类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有
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信息资料,协助培训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师资,指导学校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承担部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任务等。?
四、为解决基层学校缺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资料的问题,保证学校预防艾滋病
健康教育的开展,教育部、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对现有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师
资培训教材、教案、科普读物、光盘等进行了审读(看),从中筛选出部分适合学校
需要及适合初中、高中、大学学生阅读和观看的教学辅助材料供各地和学校选用(见
附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辅助材料,对教师进行辅导和
培训,提高教师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学
生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五、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各级
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工作计划和安排,定期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进行
检查与督促。教育部、卫生部将于今年下半年对部分省(市)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
育工作的情况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行政部门
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部署情况,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措施落
实情况,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情况。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办公室也
将于2002年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的情况以
及2002年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作出评估,并向国务院报告。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艾滋病、性病。?
2.增强预防艾滋病、性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基本概念及其危害。?
2.了解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途径。?
3.掌握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方法和措施。?
4.减少歧视,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
5.了解获取相关信息、寻求帮助的相关途径和机构。?
6.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高中以上学段) ?
三、教学内容
(一)初中学段?
1.性生理发育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和性病(STD)。?
3.艾滋病国内外流行现状、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造成的危害。?
4.艾滋病、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不传播的途径。?
5.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增强抵御不良行为和侵犯的能力,提高生活技能。?
(3)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所等场所打针、输液、扎
耳朵眼、纹身等。?
(4)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
品。?
6.不惧怕、不歧视艾滋病病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7.了解我国获取相关信息、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机构。?
(二)高中学段?
在初中学段的基础上,强化和增加以下内容:?
1.与青春期性生理发育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与责任感教育。?
2.艾滋病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重点在对家庭所带来精神打击、经济压力、家
庭的破裂;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劳动力损失、生产率的降低、社会发展倒退等)。?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和
“潜伏期”。?
4.与无偿献血有关的知识。?
5.毒品的危害,吸毒与艾滋病。?
6.如何判断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7.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1)在与异性交往中,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
负责。?
(2)学会拒绝的技能,避免婚前性行为。?
(3)需要输血时,避免输入未经检验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8.同情、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反对歧视行为。?
9.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三)大学学段
在高中学段的基础上,强化和增加以下内容:?
1.与预防艾滋病、性病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
2.深入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
3.艾滋病、性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4.无偿献血知识。?
5.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
(1)自尊、自爱、关心他人,有责任感。?
(2)树立健康观念,遵守婚姻、家庭的文明道德规范。?
(3)拒绝婚前性行为和非婚同居。?
(4)避免不必要的注射,避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口腔器械及手术器械。?
(5)了解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性病中的作用,知道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
6.关爱、帮助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7.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8.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参考)?
1.中学阶段?
与相关学科教育结合,将有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渗透到思想品德、生物课、
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
利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同伴教育、校园广播、墙报板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
式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
2.大学学段 ?
利用选修课、专题讲座、同伴教育、网络教育、校园广播、报刊专栏、知识竞赛、
咨询活动等形式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辅助材料
1.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编
2.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教育部体卫艺司 编
3.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多媒体师资培训教材
教育部体卫艺司 卫生部疾控司编?
4.艾滋病离你远吗--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性病读本
教育部体卫艺司 卫生部疾控司编
5.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卡通读本
教育部体卫艺司 编
6.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教案汇编
教育部体卫艺司 编?
7.警惕艾滋病VCD
教育部体卫艺司预防艾滋病师资培训基地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声像中心联合制作
8.飘动的红丝带VCD--预防艾滋病大型公益文艺晚会
主办单位:卫生部 中宣部 教育部
文化部 国家广电总局
中国卫生科教音像出版社出版
9.无偿献血科普片
中国卫生科教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献血办公室联合制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