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法规 > 正文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教督[1999]6号颁布时间:1999-08-20

     1999年8月20日 教督[199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各计划单列市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导各地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我部在总结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 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意见》对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性质, 督导机构的职责,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建设,以及如何加强和改善教育督导与评估工 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督学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现将《意见》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国教育督导制度逐步恢 复重建并不断完善。督导与评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为贯彻全国 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健全督导机构,完善督导制度,保证“两基”质量 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是依法治教,保障素质教育顺利推进的迫切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 “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进行‘两基’督导检查的同 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这不仅为教育督导工作提 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而且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和制度提供了依据。我国 教育督导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组成部分。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 志在关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问题的谈话中,就提出了恢复和重建教育督导制度,以监 督教育计划、政策等的执行情况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颁布了《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社会力 量办学条例》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但要做到 依法治教,必须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督导与 评估制度的法律地位。教育督导制度的建立、健全,正是我国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和依 法治教机制日趋完善的重要标志。 多年来,教育督导在推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和依法治教,特别是在实现 “两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十年的实践表明,教育督导与 评估制度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作用是不可替代 的。 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中央、省、地、县四级教育督导机构网络。在教育督导机构 设置上。各地积累和创造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其中,主要有两种机构设置形式。 一是建立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明确代表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使教育 督导职能,并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现在,有十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半数地 (市)、县(市、区)建立了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二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内部建立专门的教 育督导机构,由同级人民政府授权,代表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使教育督 导职能。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教育部教育督导机构得到了加强,体现了党的 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是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决策,也是推进我国中 等和中等以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措施。 但是,由于我国恢复重建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不长,教育督导事业在全国发展还 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应有的认识,教育督导机 构、队伍、法规、制度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提高对教育 督导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努力发挥教育督导 在推进“两基”和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保障作用。 二、明确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性质和督导机构的职责 总结多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实践,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 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必须进一步明确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性质和督导机构的职责。 教育督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以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在同级 人民政府领导下,代表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和教育行政 部门的工作,对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及其举办者的工作,进行督导、 评估和检查、验收。根据人民政府授权,也可以对其他教育工作,对同级政府有关职 能部门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进行督导检查。 评估既是教育督导的重要手段,又是教育督导的一项重要职能。督导评估是教育 督导部门进行的教育行政评估,它是代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 规和方针、政策,对有关部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教育质量、效益,以及发展水 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督导评估具有鉴定、激励、导向、调控等功能。 中央教育督导机构是国家教育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团及督导团办公室的主要职 责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方针、 政策、规章和有关文件;组织国家督学对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等和中 等以下各类学校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情况进行督导、评估、检 查、验收;宏观指导各地的督导与评估工作。当前主要是抓好“两基”实施和巩固提 高的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建立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和检查验收机制,保障素质教育 的全面推进。 省级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对本行政区域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方 针、政策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下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 进行督导检查;对本行政区域内“两基”的实施和巩固提高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 验收;对本行政区域内中等和中等以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督 导评估和检查验收;制定地方教育督导与评估的工作制度和指导性文件。 三、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 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全国教 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和《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作用和各 级督学的作用,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督导 与评估体系和机制,促进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两基”督导检查和巩固提高复查制度。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各地要把“两基” 工作继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确保“两基”目标的实现和巩固提高“两基”成 果。从我国情况看,实现“两基”和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将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 务。因此,从现在起至下个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必须加强“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 验收工作。在“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工作中,要把督导政府的教育执法行为作 为重点,首先保障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义务教育所必需的办学条件并不断提高办学 条件水平。同时,逐步建立义务教育监测系统,及时真实地反馈“两基”工作的发展 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对已经通过“商基”验收的县(市、区)建立复 查制度,推进“两基”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建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充分发挥督导评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导向、激 励、规范和保障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决定》,建立对地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制度,着重检查《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地方政府提出的要求是否落到 实处,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是否扎实而有成效。教育部将制定对县、(市、区)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 实施办法。 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对普通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各地要按照原国家教委下发 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办[1997]29号)和 《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 (教督[1997]4号)要求, 以监督和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内容,全面开展对普通中小学校的综合督导评 估工作。要把对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估同考试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引导学校逐步把升学 竞争转变为提高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效益的竞争。要理顺学校评估工作体制, 对学校的各类评估工作应以综合督导评估为主,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减少评估项目, 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提高评估效益和信度。除普通中小学外,还要通过试点,取得 经验后,逐步开展对中专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社会 力量举办的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督导评估工作。 (三)建立对地方教育行政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 建立对地方各级政府贯彻执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 业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等法律法规的督导检查制度; 建立对地方各级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督导检查制度。 开展对区域性教育综合水平的督导评估。各地可利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开展创建教育 先进乡(镇)、先进县(市、区)等活动,并把它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结合 起来,推动政府教育行为的全面到位。 建立专项督导检查制度。各地可围绕教育的中心工作。针对教育的热点、难点问 题,有计划地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工作。 为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建立督导责任区制度。根据行 政区划或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划分督导责任区。督导责任区的责任督学负责对责任区 内的中等和中等以下教育工作进行随机督导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处理意 见和建议,向教育部和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督查情况。 要重视教育督导评估结果的使用,充分发挥其效能;督导活动结束后,督导机构 应向被督导单位和有关部门反馈督导评估情况。定期发布教育督导公报。督导评估结 果应成为被督导单位改进工作的依据,成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及考察干部 和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督学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在现代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和教育 行政部门要在工作部署、法规建设、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经费和工作条件等方面, 切实加强对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要切实加强教育督导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从中央到地 方初步形成教育督导的法规体系和依法督导的工作程序。 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要建立与教育督导职责相适应 的教育督导机构,明确督导机构和督学的职能和权限。已建立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 要采取各种形式充分发挥其功能。明确督学的职级,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逐步 提高对督学及督导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得把督导部门视为安置干部、解决待遇的 单位。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教督[1996]6号),努力建立一支行政管理型和专家型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 合、数量足够、素质较高、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督学队伍。 要加强对督学的培训。省、地两级督学主要依靠教育部华北和华东教育管理干部 培训中心进行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办法、多种形式对县级督学进行培 训,不断提高督学的素质和水平。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博 士点,经批准,可设置教育督导与评估专业,培养从事教育督导与评估理论和实践工 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充分发挥国家督学和各级督学的作用。国家督学应成为教育部的参谋和顾问, 要积极参加国家教育督导团及其办公室组织的全国性督导活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 重视发挥本省的国家督学的作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省、地、县级督学也 应成为当地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和顾问。各级督学要严肃、认真地依法履 行职责,认真遵守《督学行为准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戒形式主义和虚假作 风,不断提高工作的水平。 各级督学和教育督导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法律、法 规和方针、政策,热爱教育督导工作,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 经验,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开拓创新,大胆进行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种督导试 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作出贡献。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