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6号颁布时间:2003-12-05
2003年12月5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6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经2003年7月
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36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3年
1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经国务院批准,1999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1999年9月16日中国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同
时废止。
主席 尚 福 林
附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在股票发行审核工作中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股票
发行审核工作的质量和透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设立股票发行审核委员
会(以下简称发审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对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文件和中国证监会
有关职能部门的初审报告进行审核。
发审委以投票方式对股票发行申请进行表决,提出审核意见。
中国证监会在发审委审核意见的基础上,依照法定条件核准股票发行申请。
第三条 发审委通过发审委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发审委会议)履行职责。
第四条 中国证监会负责对发审委事务的日常管理以及对发审委委员的考核和监督。
第五条 股票发行核准程序应当公开,依法接受监督。
第二章 发审委的组成
第六条 发审委委员由有关行政机关、行业自律组织、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推荐,
由中国证监会聘任。
发审委委员为25名,部分发审委委员可以为专职。其中中国证监会的人员5名,
中国证监会以外的人员20名。
发审委设会议召集人5名。
第七条 发审委委员每届任期一年,可以连任,但连续任期最长不超过3届。
第八条 发审委委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坚持原则,公正廉洁,忠于职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二)熟悉证券、会计业务及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三)精通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在所从事的领域内有较高声誉;
(四)没有违法、违纪记录;
(五)中国证监会认为需要符合的其它条件。
第九条 发审委委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应当予以解聘: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发行审核工作纪律的;
(二)未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勤勉尽职的;
(三)本人提出辞职申请的;
(四)2次以上无故不出席发审委会议的;
(五)经中国证监会考核认为不适合担任发审委委员的其他情形。
发审委委员的解聘不受任期是否届满的限制。发审委委员解聘后,中国证监会应
及时选聘新的发审委委员。
第三章 发审委的职责
第十条 发审委的职责是: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审核股
票发行申请是否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审核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
所、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为股票发行所出具的有关材料及意见书;
审核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出具的初审报告;依法对股票发行申请提出审核意见。
第十一条 发审委委员以个人身份出席发审委会议,依法履行职责,独立发表审核
意见并行使表决权。
第十二条 发审委委员可以通过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调阅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与
发行人有关的资料。
第十三条 发审委委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要求出席发审委会议,并在审核工作中勤勉尽职;
(二)保守国家秘密和发行人的商业秘密;
(三)不得泄露发审委会议讨论内容、表决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情况;
(四)不得利用发审委委员身份或者在履行职责上所得到的非公开信息,为本人
或者他人直接或者间接谋取利益;
(五)不得私下与本次所审核发行人及其他相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接触,不得接
受发行人及相关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资金、物品及其他利益;
(六)不得有与其他发审委委员串通表决或者诱导其他发审委委员表决的行为;
(七)中国证监会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 发审委委员有义务向中国证监会举报任何以不正当手段对其施加影响的
发行人及其他相关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五条 发审委委员审核股票发行申请文件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提出
回避:
(一)发审委委员或者其亲属担任发行人或者保荐机构的董事(含独立董事,下
同)、监事、经理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
(二)发审委委员或者其亲属、发审委委员所在工作单位持有发行人的股票,可
能影响其公正履行职责的;
(三)发审委委员或者其所在工作单位近两年来为发行人提供保荐、承销、审计、
评估、法律、咨询等服务,可能妨碍其公正履行职责的;
(四)发审委委员或者其亲属担任董事、监事、经理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公
司与发行人或者保荐机构有行业竞争关系,经认定可能影响其公正履行职责的;
(五)发审委会议召开前,与本次所审核发行人及其他相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过
接触,可能影响其公正履行职责的;
(六)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可能产生利害冲突或者发审委委员认为可能影响其公正
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
前款所称亲属,是指发审委委员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配偶的父母、
子女的配偶、兄弟姐妹的配偶。
第十六条 发行人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如果认为发审委委员与其存在利害冲突或
者潜在的利害冲突,可能影响发审委委员公正履行职责的,可以在发审委会议召开3
日前,向中国证监会提出要求有关发审委委员予以回避的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
中国证监会根据发行人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书面申请,决定相关发审委
委员是否回避。
第十七条 发审委委员接受聘任后,应当承诺遵守中国证监会有关对发审委委员的
规定和纪律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考核和监督。
第四章 发审委工作程序
第十八条 发审委通过召开发审委会议进行审核工作,每次参加发审委会议的发审
委委员为7名。
第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在发审委会议召开5日前,将会议通知、
股票发行申请文件及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的初审报告送达参会发审委委员,并将
发审委会议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发行人承诺函和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在中
国证监会网站上公布。
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安排发审委会议、送达有关审核材料、起草发审委
会议纪要、保管档案等具体工作。
第二十条 发审委会议召集人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负责召集发审委会议,组
织发审委委员发表意见、讨论,总结发审委会议审核意见和组织投票等事项。
第二十一条 发审委委员应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结合自身的
专业知识,独立、客观、公正地对股票发行申请进行审核。
发审委委员应当以审慎、负责的态度,全面审阅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文件和中
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出具的初审报告。在审核时,发审委委员应当在工作底稿上填
写个人审核意见:
(一)发审委委员对初审报告中提请发审委委员关注的问题和审核意见有异议的,
应当在工作底稿上对相关内容提出有依据、明确的审核意见;
(二)发审委委员认为发行人存在初审报告提请关注问题以外的其他问题的,应
当在工作底稿上提出有依据、明确的审核意见;
(三)发审委委员认为发行人存在尚待调查核实并影响明确判断的重大问题的,
应当在工作底稿上提出有依据、明确的审核意见。
发审委委员在发审委会议上应当根据自己的工作底稿发表个人审核意见,同时应
当根据会议讨论情况,完善个人审核意见并在工作底稿上予以记录。
发审委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会议对发行人股票发行申请的审核意见,
并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进行表决。
第二十二条 发审委会议对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形成审核意见之前,可以请发行
人代表和保荐代表人到会接受发审委委员的询问。
第二十三条 发审委会议表决采取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票设同意票和反对票,同意
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发审委委员不得弃权。发审委
委员在投票时应当在表决票上说明理由。
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对发审委会议讨论情况进行记录。发审委会议结束
后,参会发审委委员应当在会议记录、审核意见、表决结果等会议资料上签名确认,
同时提交工作底稿。
第二十四条 发审委对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只进行一次审核。
出现发审委会议审核意见与表决结果有明显差异或者发审委会议表决结果显失公
正情况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进行调查,并依法做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 发审委委员发现存在尚待调查核实并影响明确判断的重大问题,经出
席会议的5名发审委委员同意,可以对该股票发行申请暂缓表决一次。
暂缓表决的股票发行申请再次提交发审委会议审核时,原则上仍由原发审委委员
审核。
第二十六条 发审委会议对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表决通过后,中国证监会在网站
上公布表决结果。
发审委会议对发行人股票发行申请提出的审核意见,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应
当向发行人保荐机构进行书面反馈。
第二十七条 在发审委会议对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表决通过后至中国证监会核准
前,发行人发生了与所报送的股票发行申请文件不一致的重大事项,中国证监会有关
职能部门可以提请发审委召开会后事项发审委会议,对该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文件
重新进行审核。会后事项发审委会议的参会发审委委员不受是否审核过该发行人的股
票发行申请的限制。
第二十八条 发审委会议根据审核工作需要,可以邀请发审委委员以外的行业专家
到会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发审委委员以外的行业专家没有表决权。
第二十九条 发审委每年应当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对审核工作进行总结。
第三十条 发审委审核工作所需费用,由中国证监会支付。
第五章 对发审委审核工作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对发审委实行问责制度。出现发审委会议审核意见与表决
结果有明显差异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要求所有参会发审委委员分别作出解释和说明。
第三十二条 发审委委员存在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行为,或者存在对所参加
发审委会议应当回避而未提出回避等其他违反发审委工作纪律的行为的,中国证监会
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对有关发审委委员分别予以谈话提醒、批评、解聘等处理。
第三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建立对发审委委员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监督机制。
对有线索举报发审委委员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中国证监会应当进行调查,根
据调查结果对有关发审委委员分别予以谈话提醒、批评、解聘等处理;涉嫌犯罪的,
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四条 中国证监会对发审委委员的批评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公开。
第三十五条 在发审委会议召开前,有证据表明发行人、其他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直
接或者间接以不正当手段影响发审委委员对发行人股票发行申请的判断,或者以其他
方式干扰发审委委员审核的,中国证监会可以暂停对有关发行人的发审委会议审核。
发行人股票发行申请通过发审委会议后,有证据表明发行人、其他相关单位或者
个人直接或者间接以不正当手段影响发审委委员对发行人股票发行申请的判断,或者
以其他方式干扰发审委委员审核的,中国证监会可以暂停核准;情节严重的,中国证
监会不予核准。
第三十六条 发行人的保荐机构有义务督促发行人遵守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保荐机
构唆使、协助或者参与干扰发审委工作的,中国证监会按照有关规定在3个月内不受
理该保荐机构的推荐。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发审委审核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其他证券的发行
申请,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