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4年度)(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公告2004年第26号颁布时间:2004-04-30
八、农业
107、动植物新品种
动植物新品种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和技术载体,是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因素。近期
产业化的重点是:主要农作物、林草、畜禽、水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及抗逆性强的
新品种,特有或稀有珍贵种质资源,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体系,分子育种技术平台,
森林、草地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用草、花卉种苗,优质肉牛、肉羊、绒羊、家禽等新
品种及其快速繁殖技术。
108、设施栽培技术
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栽培技术和装备对优质高效农业的发
展、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健康和农产品出口均具有重要影响。近期产业化
的重点是:设施环境控制技术,工厂化专用品种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专用肥料、新
型缓控释肥料及平衡施肥技术,以生态和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绿色
农产品标准化全程控制技术等。
109、农林节水技术及设备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发展性能先进、质量可靠和经济耐用的节水
灌溉成套设备,对确保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适用于大田、温室大棚和园林生产的低成本、
智能型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及设备,多功能、实用型中小型抗旱节水机具,高效环保节
水生化制剂(保水剂、抗旱剂、植物蒸腾抑制剂、抗旱种衣剂等),新型环保覆盖材
料(液体地膜、渗水地膜、可降解地膜)等。
110、安全高效畜禽养殖技术
针对我国养殖业中技术和设备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安全质量较差、经
济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应重点发展安全高效畜禽养殖技术。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
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畜禽精准饲养技术,草食家畜高效舍饲及轮牧技术,水禽和特
种畜禽高效养殖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技术,环境融合型畜禽
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草原亚表层浅松改良机具,草籽和优质牧草收获、加工设备,草
原保护设施以及虫鼠害防治技术等。
111、新型饲料
饲料是养殖业的发展基础,应针对我国饲料(饲料添加剂)品种少、产量低、价
格高,幼龄畜禽、水产饲料生产技术落后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产业化示范。近
期产业化的重点是:主要氨基酸、酶制剂、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添加剂、幼龄畜禽
饲料生产技术及设备等。
112、新型农兽药
针对我国目前农药(兽药)品种老化、结构不合理、污染环境、影响人民健康、
制约农产品贸易以及不能满足绿色农产品生产、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
需要等突出问题,应重点开展产业化示范。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高效、低毒、低残
留物、使用安全的绿色化学、微生物、植物源、蛋白质、抗生素新品种和制剂,生化、
兽药及渔药新品种,多农药(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设备等。
113、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贯穿于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的全过程,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
标志。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用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专家智能辅助决策
系统、多媒体产品和数字农业技术产品,信息技术在资源监测、资源管理、灾害监测
预报、作物估产、粮食安全预警及农业宏观决策等领域的配套应用,农产品质量标准
及安全监控系统,农业技术及农产品信息服务系统。
114、农业机械
随着我国农业的集约化和工业化生产步伐日益加快,林草生态建设不断深入,对
省工、省力、省时、节本降耗并能适应林草生态建设的农业机械的需求日趋旺盛。近
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精细整地、精少量播种、精量
施药的农机具,保护性耕作和播种的复式作业机具,水稻工厂化育秧及机械栽插设备,
新型采收和烘干机械,大型种子成套加工设备,果蔬产地加工设备,草籽和牧草的采
集、收割、加工设备等。
115、农产品加工设备
农产品加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环节。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
资源利用率低、难以满足需要。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粮食储存、果蔬贮运和深加工、
畜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中涉及的高效分离、保鲜、杀菌技术和成套设备,食品加
工质量全程控制技术及设备,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生产技术及设备,新型方便食品的
生产技术及设备以及农副产品资源化非农业用途综合利用技术及设备。
116、水产品标准化养殖技术与装备
水产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产业升级,解决产品高附加值、优质、
安全、营养、健康等问题,是渔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深水养殖
用抗风浪网箱设施、配套设备及养殖技术,优良新品种引进及配套繁育技术,陆基工
厂化集约式高效养殖技术,池塘、滩涂等高效养殖和资源综合利用。
117、林业特产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林业特产资源的综合加工可生产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在电子、化工、制革、
医药、食品、化妆品和其它精细化学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
工业用昆虫原料和特种经济林产品的高效利用,松香和松节油的深加工技术,植物生
化产物及其衍生物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植物油料的高附加值利用技术,
林木生物制药原料的分离、提取、纯化及利用技术,用树木落叶生产天然饲料和饲料
添加剂的技术等。
118、人工林木材的深加工
进行人工林木材和木质纤维材料的深加工并采用先进的复合、重组及功能性改良
等高新技术制造各种高性能木基(或植物纤维基)复合材料、木基重组材料和多功能
的木材制品,对于扩大木材的应用领域、开拓植物纤维利用的新途径、减少我国优质
木材的进口量等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木材-塑料复合材料、木纤维
-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木材-金属复合材料和木材-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型木基复
合材料的生产技术以及实体木材的功能改进和深加工。
九、现代交通
119、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一种适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和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
运输管理系统,是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潜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改善交通
安全以及缓解交通拥挤的有力保障措施。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系统,高速公路控制、指挥、管理及联网收费系统,视频检测设备,
路侧及广域通讯设备,车辆定位及信息采集、发布终端设备,道路自动收费设备,停
车设备及停车指挥系统,新型交通信号控制机,交通规划和交通特性分析软件等。
120、大型交通基础设施
随着高等级公路、铁路、大型桥梁、机场和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
大型成套施工设备、工程用车和新材料已成为重要的产业生长点。近期产业化的重点
是:大型交通设施施工设备,大型公路养护设备,大型桥梁施工设备,大型隧道施工
设备,高性能工程用车,建筑用复合材料和改性材料等。
121、高速铁路
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为解决我国日益
突出的交通运输通道和大城市间旅客运输能力紧张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以高速铁路
为代表的城市间快速交通系统。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时速300公里的高速轮轨列
车动车组技术,高速铁路安全监控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及施工设备,高速磁悬浮
列车试验线的建设及相关技术研究,时速为200公里的列车用高速动车组和摆式列
车组。
122、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目前我国大城
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轨道车辆、牵引
传动装置以及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新型车体材料的设计和制造,防灾报警系统及配
套设备等。
123、物流系统技术及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
生产和改进物流软、硬件技术装备,运用技术手段提升物流系统设计和决策分析
能力,对于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集装
箱运输是开展国内和国际贸易、发展门到门运输、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的重要运输方
式,是我国货物运输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物流园和货运枢纽
的选址、规划设计用成套软件,超大规模原材料、零部件和商品的信息系统,物流公
众信息服务平台,物流配送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集装箱运输信息传输及管理系统,
水上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一体化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自动识别技术及相关
设备,通关检测及监控设备,专用集装箱、铁路/公路集装箱专用车辆以及大型高效
集装箱装卸、分拣设备。
124、高速客船
随着沿江和沿海地区客运需求的日益增长,现有的船舶运力水平已经无法满足需
要。采用新型高速船舶、建立现代化水上高速运输系统已成为我国水上客运发展的必
然趋势。目前我国运营的高速客船多为进口产品,船型严重老化、能耗大、可靠性差,
亟待更新,这为发展我国高速客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水
翼船、气垫船、穿浪双体船和高性能小水面船等各类高速客船的整体设计及制造。
125、大型高附加值船舶及船用关键机电设备
目前国际市场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型特种船舶的需求猛增,但只有少数
几个先进造船国家能够生产。船用设备是我国造船工业的薄弱环节,我国大型船舶的
国产设备装船率不到40%。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经济环
保型散货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大型集装箱船,新型化学品船,大
型浮式生产储油船,海上车客渡船,海洋工程辅助船,高效滚装船及高效疏浚工程船,
环保型船用柴油机、曲轴、废气涡轮增压器、疏浚设备、发电机组、船用环保设备、
船用自动设备及电子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等,船用导航定位、信息网络及控制系统。
126、洁净能源汽车
为了减少日益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带来的大气污染和对石油资源的过多依赖,必须
发展使用多种形式能源的清洁汽车。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压缩天然气汽车,液化天
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汽油汽车,乙醇汽油汽车,二甲醚汽车,纯电动汽
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低硫合成、超低排放清洁汽车及其零部件。
十、其他
127、民用非动力核技术
民用非动力核技术涉及各类加速器、核探测器、成像装置、放射线医疗设备、放
射性同位素及制品(治疗和显像药物)、辐射改性的材料、辐照的环保应用等,是核
技术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应用前景广阔。近期产业化
的重点是:核探测和成像系统(工业用CT机和爆炸物探测系统),大功率辐照加速器,
辐照改性高分子材料(发泡材料、碳化硅复合材料),新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装置及
创新药物,烟道气辐射脱硫、脱氮技术及设备,饮用水的辐射净化技术,废水辐射处
理技术,稳定同位素生产及应用技术。
128、墙体材料及建筑制品
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4以上,而且能耗总量将进一步增加。近年
来我国建筑节能和建筑制品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并制定了一批有关建筑节能的
技术标准和规范,但使用的高品质建筑制品尚依赖进口,而需求增长很快,因此应大
力发展。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非粘土类砖、砌块和板材,高性能轻质混凝土,具有
憎水、中强、轻质、防火、无毒、无味等特点的全无机保温隔热材料及制品,具有承
重、保温、装饰功能的复合承重墙体制品,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能耗较低的新
型墙体材料及制品,高品质建筑装饰材料,新型节能门窗及建筑五金配件,中空玻璃、
保温隔热玻璃及建筑陶瓷制品,建筑用集中供热系统的分户计量和调节设备,地板采
暖节能技术,电采暖节能技术及设备等。
129、新型建筑体系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超高层和大跨度的大型公共建筑、大规模住
宅建筑以及高架道路、地铁和桥梁隧道的数量不断增加,原有的建筑体系己不能完全
满足要求,必须发展新型的建筑体系。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多层钢结构体系,轻型
钢结构体系,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预应力混凝
土大开间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大中跨度新型空间结构体系,新型隔震和
减震结构体系,智能建筑体系等。
130、绿色建筑技术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我国的资源、能源和生
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健康、舒适的居住环
境正成为人居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建筑行业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十分迫切。近期产业
化的重点是:国家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技术与产品,
绿色装饰、装修材料,具有自洁和防菌功能的饰面材料,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及技
术规范,民用建筑节能保温、隔音技术及产品,绿色照明技术及设备,民用建筑节水
技术及设备,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渗水地面和道路、材料等技术,屋面和墙面的绿
化技术以及人工湿地技术等。
131、复合超细短纤维及产品
超细短纤维及超细合成革(无纺布)是纺织工业的高技术产品,广泛应用在交通
运输、纺织、轻工、化工、环保和塑料等各个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已基本
上掌握了超细合成革的关键技术。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碱溶性聚酯,超细复合短纤
维,高性能超细纤维合成服装革和车辆内饰革,与高强丝等复合而成的超细过滤材料。
132、重要产业用纺织品
近十几年来,产业用纺织品的品种和种类迅速增加,耗用纤维的比例不断上升,
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汽车配套用纺织材料(汽车轮胎帘子布、
气囊、内饰材料、新型蓬盖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车用非织造布和新型涂附磨具材
料等),过滤材料(高效过滤材料和阻燃、抗静电、耐高温型高性能过滤材料),医
疗卫生用功能性、舒适性防护材料,新型建材(水泥阻裂纤维,结构性加固修复材料),
农用纺织品以及与之配套的高性能纤维材料。
133、新型纺织材料及印染后整理技术
新型的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和高档纺织面料是当前化纤生产的重要方向,应采用
先进的共聚、共混、复合纺丝及变形加工方法,以改善产品的柔软、透气、吸湿、抗
静电、抗皱等性能。而清洁生产技术、天然纤维织物的防皱整理技术等纺织印染后整
理技术以及环保型染化料助剂和新型功能性助剂的采用则有助于提高纺织产品的档次
并增加附加值。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新型纺丝技术,少水、少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
微悬浮体染色技术,数字喷射印花技术和自动制网技术,四原色印花技术,等离子体
处理技术,小浴比染色技术,生物酶加工技术,多功能染后整理技术,天然纤维织物
的防皱整理技术以及环保型、功能性助染剂。
134、聚酯及纤维加工设备
聚酯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在化工、轻工、纺织和建筑等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目
前,我国生产加工聚酯和大规模纤维的成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
日产500吨级的聚酯生产设备,单线年生产能力5万吨的直接纺涤纶短纤维生产设
备,单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的直接纺涤纶长丝成套设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