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印发《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95)财文字第530号颁布时间:1995-09-26
1995年9月26日 (95)财文字第5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文教行政财务管理,推动文教行
政财务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部制定了《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
核办法(试行)》,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试行)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文教行政财务管理,推动文教科
政财务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享业发展和保证国家政权建设,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的考核,是指用平均先进的标准,衡量财务收
支水平,评价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考核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文教行政财务工作的任务是积极筹措、
合理分配、有效使用各项资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重点考核和一般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对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
益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对重点指标进行重点考核,突出工作重点。
(三)真实性原则。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的结果,是国家制定社会发展
计划和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单位进行经济活动决策的重要依据,要保证工作质
量,全面、真实地反映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的实际情况。
二、考核范围
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拨付给文教行政单位的经费、单位组织的各项
收入、文教行政周转金。
三、考核对象
财政部门、财务主管部门、基层预算单位。
四、考核级次
(一)财政部门对本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的考核,
(二)财政部门对财务中管部门、基层预算单位的考核;
(三)财务主管部门对基层预算单位的考核。
(四)基层预算单位对自身的考核。
五、考核指标体系
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指标体系,按其适用范围分为综合指标、
单项指标两大类;按其性质和用途又可分为政策性指标、结构性指标、收入管理指标、
定额指标、周转金指标、辅助指标六大类。
(一)综合指标:适用于文教行政经费两个以上费类(含两个)的通用指标。
(二)单项指标:适用于文教行政经费其一个款项或费类的指标,分为经济效益
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直接反映经费的筹集、分配、使用和效益的财务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用以反映与经费使用有密切联系的、体现事业发展成效和工作质
量的指标。
各类考核指标的内容、计算公式、适用范围见附表。
六、考核方法
各级财政部门、财务主管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在考核工作中,应实行综合考核与
单项考核、重点考核与一般考核相结合。主要采用主要指标,计分制量化考核办法。
考核指标的计算可采用比较法、比例法、定额法、因素分析法,在对不同地区、部门
和单位进行考核时,应采用因素调整法,力求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七、考核工作管理
考核工作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全国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
益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体系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省级及其省以下的文教行政财务管理
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由省级及省以下财政部门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
的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并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考核工作
的指导和管理,使考核工作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考核工作要定期进行,一般按财政预算年度每年一次。考核工作应以自我考核为
主,同时按照考核级次划分,加强对下级的考核。对考核结果要认真分析,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并形成专题考核报告,按考核级次逐级上报。
八、考核的监督
为了保征考核结果的科学、真实和有效,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
和检查,杜绝弄虚作假、转移转嫁支出等现象的发生,充分发挥考核工作对文教行政
财务工作的检验、推动和导向作用。
九、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十、本办法自1995年度起执行。财政部〔92〕财文字第 053号《社会文教行政经
费使用效果考核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指标项目表(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