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号公布颁布时间:1998-08-29
1998年8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号公布
第五章 建设用地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
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
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
集体所有的土地。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
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
政府批准。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五条
征用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一)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
(三)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
征用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
备案。
征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其中,
经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经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权限内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
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超过征地批准权限的,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另行
办理征地审批。
第四十六条
国家征用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
织实施。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
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第四十七条
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
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征用耕地
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
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
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至6倍。但是,
每公顷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
征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用
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
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征用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
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
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
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第四十八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
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第四十九条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用土地的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向本集体经济
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
禁止侵占、挪用被征用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
第五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从事开发经营,兴
办企业。
第五十一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用土地的补偿费标准和移民安置办法,由国务院另
行规定。
第五十二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
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标准,对建设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第五十三条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持法律、行政法规规
定的有关文件,向有批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
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第五十五条
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标准
和办法,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费用后,方可使用土地。
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
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
第五十六条
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
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该幅土地建设用途的,应当经有
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在城市规
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五十七条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
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土地使用者应当根据土地权属,与
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
并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
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
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
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
(三)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
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
(四)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
(五)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
依照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
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五十九条
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等乡(镇)村建设,应当
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六十条、第六十
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六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
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应当持有关批准文
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
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
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按照前款规定兴办企业的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控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按
照乡镇企业的不同行业和经营规模,分别规定用地标准。
第六十一条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
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
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
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
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六十三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
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第六十四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
构筑物,不得重建、扩建。
第六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
回土地使用权:
(一)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收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
当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