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财政法规 > 正文

什么是消费保管?

颁布时间:1999-10-21

  【中华财税网北京10/21/99信息】 消费保管也称为不规则保管,是指保管 物为可替代物时,如约定将保管物的所有权移转于保管人,保管期间届满由保管 人以同种类、品质、数量的物返还的保管而言。消费保管合同与一般保管合同有 以下几点不同:   1. 消费保管合同的保管物必须为可替代物,即种类物。种类物是相对于 特定物而言的,是指以品种、质量、规格或度量衡确定,不需具体指定的转让物, 如标号相同的水泥,相同品牌、规格的电视机等。消费保管合同的保管物只能是 种类物,而不能是特定物。特定物是指具有独立特征或被权利人指定,不能以他 物替代的转让物,包括独一无二的物和从一类物中指定而特定化的物,如齐白石 的画、从一批解放牌汽车中挑选出来的某一辆。寄存人就特定物寄存,保管人只 能返还原物。   2. 并不是所有种类物的寄存都属于消费保管合同。例如本章第375条 规定的寄存货币的情形,就属于返还原货币的保管合同,而不属于消费保管合同。 消费保管合同必须是当事人约定将保管物的所有权移转于保管人,保管人在接受 保管物后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而一般的保管合同,保管人只是 在保管期间占有保管物,原则上不能使用保管物,这是消费保管与一般保管的重 要区别之一。   3. 既然保管物的所有权移转保管人,因此从寄存人交付时起,保管人就 享有该物的利益,并承担该物的风险。   4. 保管人仅须以同种类、品质、数量的物返还即可。   5. 为了维护保管人在约定的保管期间内对保管物占有、使用的利益,因 此寄存人在保管期间届满前,不得要求保管人以同种类、品质、数量的物返还。 而一般的保管合同,寄存人可以随时领取保管物。   基于以上区别可以看出,一般的保管合同侧重于寄存人的利益,即合同目的 是为寄存人保管财物,而消费保客合同则兼顾双方的利益。   寄存货币的消费保管与储蓄合同非常相似。有些学者认为储蓄合同就是消费 保管合同,但二者不同的,寄存货币的消费保管合同的目的侧重于为寄存为保管 货币,一般不向寄存人支付利息。而储蓄合同中存款人的目的除有保管货币的目 的外,还有获取利息的目的。在我国,储蓄合同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有名合同,因 此归入消费保管合同实无必要,而且不利于保护存款人利益和金融业务的需要。 寄存货币的消费保管合同与民间借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民间借贷合同是从借款 人借款的角度来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寄存货币的消费保管主要是从寄存 人寄存货币的角度来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二者不能用同一种法律规 范来调整。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