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暂行规定
颁布时间:1995-11-13
1995年11月13日
第一条 为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厦门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厦门
港口风景城市的建设,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厦门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是在厦门市辖区内保护、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
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
源两大类。
第三条 旅游资源管理工作,坚持资源保护增殖和资源开发利用并重,资源保护开
发与城乡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旅游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旅游资源的保
护和开发提出看见和建议,对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 鼓励内资、外资和各行各业投资开发厦门的旅游资源,并依法保障投资者
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必须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
厦门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旅游部门),依法对全市旅游资源的保护
和开发实行统筹、协调,并牵头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区人民政府,根据各自的职责
依法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实施规划、监督如管理。
第七条 厦门市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由市旅游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经市规划
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建设供旅游者进行观赏、游览、休闲、娱乐等活动、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主
要目的的旅游区,包括旅游景区、度假村、游乐场(园)、主题公园、森林公园、高
尔夫球场等,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编制该区域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
旅游区规划由市旅游部门与市规划、计委等部门会审。
第九条 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旅
游区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定,符合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规定的要求。
各旅游区管理机构应当集中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加强对旅游区的环境
卫生和保护文物古迹的监督管理工作,采取措施新建改建旅游区的厕所,在旅游线路
和景点集中的地带设立环境保护标语牌或提示牌。
第十条 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事先制定资源保护计
划和措施。其废水、废气、废渣、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设施,以及防止水士流失、植被
被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禁止在旅游区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项目,对已建的要限期治理。
旅游区内的工厂,在城市风景通视走廊和重要景观地带的有碍景观的居民住房及建
筑物等,应逐步拆迁或改造。
第十一条 在规划开发或己开发利用的旅游区内,应保护区域内的生物资源和水资
源,禁止在旅游区内捕猎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持旅游区内的地形
地貌景观,禁止在旅游区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士、填盖水面、砍伐树木,以及进行可
能改变旅游区地形地貌的其他活动。对于已经造成生态破坏的,必须积极整治,限期
恢复。
第十二条 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的规模,不得超过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其
性质、布局、规模、体量、高度、造型、质感、色彩等,必须与周围自然景观和环境
相协调。
旅游区内应控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强绿化植被,降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严格
控制建筑的体量和高度。
第十三条 鼓浪屿、万石山和厦门岛东南部环岛路临海地带,是旅游资源的重点保
护区域。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非法出让、转让或非法占用风景旅游资
源及其景区土地,改变其供公众游览的性质。
第十四条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生活旅游岸线,必须按照生活旅游岸线的
规范进行建设和管理。
在沿生活旅游岸线兴建的环岛路或海滨道路的临海一侧,应作为公众休憩绿地,
方便公众进入,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将其占作他用。
在生活旅游岸线临海地带,兴建因旅游服务需要建设的少量服务设施用房,应严
格控制建筑物的体量和建筑密度,并严禁占用沙滩建设。
第十五条 开发和利用古遗址、名人遗迹、历史纪念地、寺庙建筑、古代城堡、园
林、特色建筑等人文资源作为旅游项目,应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
则,修缮时不得改变其特有的历史风貌。
对危及人文资源保存的行为,市旅游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建设、经营单位
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责令其暂停开发和组织游览活动。
第十六条 兴建旅游景区、度假村、游乐场(园)、主题公园、森林公园、高尔夫
球场、旅游饭店、度假别墅等旅游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编制
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设项目的选址、区域范围和功能划分;
(二)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和资金筹措;
(三)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容量分析,旅游区还应增加资源开发项目和人造景观
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等内容;
(四)市政设施配套;
(五)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六)项目客源市场的定位和预期效益;
(七)其他需要申报的事项。
第十七条 市旅游部门在收到申请报告和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之日起1
0个工作日内,应召集计委、规划、建设、土地、环保等有关部门和旅游建设项目所
在的区政府对旅游建设项目进行初审。初审同意的,发给建设单位“旅游建设项目初
审意见书”。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持“旅游建设项目初审意见书”,向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旅游建设项目,还应按规定程序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不按规定编报“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或者报告
书主要结论弄虚作假的,由市旅游部门责令改正。不予改正的,有关部门不予以办理
项目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由市
旅游部门责令改正,并提交市环保、规划、土地、建设、园林、文化等部门,依照有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