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纳基本知识 > 正文

加息后理财产品增加特别收益吸引力依然

录入时间:2008-05-22

【中华财税网2008/5/22信息】    3月18日,央行再次宣布加息。  
  本次加息,一年期的存款利率达到2.79%,扣除20%的利息税后,达到2.23%,这一数字已逼近某些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宣称的固定收益2.45%,和保险公司公布的分红类保险产品预期收益2.5%也相差不远。  
  在这种情况下,理财产品、保险产品还能吸引消费者吗?面对加息,银行、保险公司会如何做呢? 
  理财产品增加特别收益 
  前些天,张女士刚在浦发银行购买了一款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合同中将收益写得很清楚,但没想到,央行随即宣布提高利率。存款利率提高,而理财产品收益确定,这不意味着自己的利润减少了吗?正在张女士有些后悔时,电话响了,银行人士称由于央行加息,她购买的理财产品会增加0.1%的特别收益。果真,银行门口贴着公告,称人民币资金市场发生了有利于客户的变化,该行决定汇理财2007年第三期产品的所有人民币增加0.1%的特别收益。 
  这是什么意思呢?浦发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称,该行本次发行了几款产品,其中人民币B、V计划是大额理财产品,属固定收益率,而F3、F4人民币理财产品是和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平安、交通银行等几只股票挂钩的产品,属于浮动收益。在加息后,考虑到客户利益,加了特别收益。人民币B、V计划,在原有收益率上增加0.1%,而F3、F4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将在到期的浮动收益基础上增加0.1%的特别收益。 
  据王称,客户如在加息之前购买这几款理财产品,工作人员会在已签署合约的最后一页空白处,加盖“增加特别收益”公章。对于那些不能到营业厅办手续的客户,银行系统会自动为客户增加本期人民币计划的特别收益。 
  浦发采取临时增加特别收益的办法,其他银行情况怎样呢?昨日,记者走访了几家正在销售理财产品的银行,暂无一家采取此办法。某银行负责人称,该行总行正研究加息对理财产品的影响,不排除会临时采取措施,增加理财产品的收益,以保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债券收益上调 
  据悉,相关债券收益率也将上调。 
  财政部近日发布公告,调整2007年凭证式(一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其中,3月18日后(含当日)购买的本期国债,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3年期上调至3.66%,5年期上调至4.08%;3月18日前购买的本期国债,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仍按原规定执行,即3年期3.39%,5年期3.81%。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调整票面利率及提前兑取分档年利率主要原因是,人民银行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根据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相关规定,作出相应的调整。 
  理财专家认为,加息后,随着国债等投资产品的利率上浮,此类产品的理财收益有望增高。 
  加息后理财产品仍有吸引力 
  上一轮降息周期征收利息税,降低了百姓的储蓄愿望,从而催生了理财产品的兴起。现在加息使得储蓄回报率增加,国税总局审慎同意取消征收利息税,这些因素会不会降低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兴趣? 
  对此,银行方面人士认为,此次加息幅度不大,各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收益上仍具明显优势。理财专家称,此次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均加息0.27个百分点,若扣除利息税,实际回报仅增加了0.216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的税后收益率只是从2.016%增至2.232%。加息对中老年投资者有一定吸引力,但难以导致此前已分流的储蓄资金大量回流。与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相比,加息后的存款利率仍“落后”较多。 
  理财专家表示,由于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希望分流储蓄,各类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十分活跃。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开年至今,各大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已逾100种,光是今年头2个月,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2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倍。与此相对应的是,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升高,目前银行发行的1年期信托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已由去年5月的2.8%左右提高到3.8%左右,提高幅度大于两次存款加息的累计幅度。更为可观的是,由于目前股市走牛,使得间接投资股市的银行理财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预期收益率普遍提高。个别理财产品宣称的预期最高收益早也从3%左右升到10%甚至20%以上。这对于追求高收益、敢于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