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审计整改
录入时间:2008-10-10
【中华财税网2008/10/10信息】 三鹿奶粉事件可以预防吗?笔者毫不怀疑国家具备这一能力。事情发生后,国家检测部门只用几天时间就检测出有20多家企业生产的奶粉有问题,并采取了诸如取消食品免检制度等得力措施,以保护奶农的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从这一事件发生到处理,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答案:管理层下定了决心,管理是可以到位的。同样的道理:当前经济领域的损失浪费、违规违纪问题是否也需要下决心治理呢?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审计等相关监管部门虽然作出了处理处罚和整改意见,然而整改落实的问题仍然很少,明改暗犯、避重就轻、审而不改、屡查屡犯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诚然,审计整改已写入《审计法》,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付出了努力,但似乎依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人们在探究其原因时,都会不约而同的得出一个结论:以人为本、以德治国是很不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辅之以强有力的法治手段,对违纪违法行为还必须用重典。
人民信任政府,委托政府管理社会经济事务,也就理所当然的希望管理层真正预防和治理好经济社会中的损失浪费和腐败问题。我们能否更苛刻一点,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执行好财经审计法规,仔细的而不是留于形式的整改,完善法规制度,建立整改联动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于不懂经济管理的干部不予重用,屡查屡犯、屡教不改的干部必须从重要岗位上撤下来,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要从重从严处理,真正让审计成果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