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开展审计创新活动
录入时间:2008-10-09
【中华财税网2008/10/9信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审计工作逐渐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转型期,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唯有自我加压、自主创新,在创新中加快发展,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动力和活力。现在,不少审计机关正在开展以审计创新为内容的相关活动,如何将此项活动抓紧、抓实、抓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开展审计创新活动,意在引导
创新是一个民族振兴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一个地方和单位事业发展的活力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实力的关键” .在前不久,某市审计机关开展的一次调查问卷活动中,在问及审计机关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时,有40.19%的人认为审计机关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着理论水平不高,学习理论自觉性、紧迫性不强的问题;22.43%的人认为存在着思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或小绩即满的问题。从审计人员的自我评价中不难看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理想信念、政治素质、理论学习、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审计创新的主体是广大审计干部,因此,审计创新活动应把重点放在引导上,即积极引导广大审计干部树立审计创新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每一个审计人员投入到审计创新活动中,参与审计工作创新,倡导审计干部在创新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培育对审计事业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将审计干部同审计创新结合起来,把提高个人素质与提高审计工作水平融入起来,把个人发展与审计事业发展统一起来,实现审计人员的自身价值与审计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开展审计创新活动,重在推动
审计创新活动取得实效,离不开各级审计机关的大力推动及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因此,在方案的制定和活动的开展中应结合实际,立足当前,充分调动、发挥市、县(区)两级审计机关的积极性和推动作用,使活动的开展成为促进各地审计工作发展,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在活动中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立足实际,加强调研。开展审计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审计机关的创新热情,提升整体的审计创新水平。但由于各地的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审计工作水平及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而,审计创新的能力也大不一样,不宜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搞一刀切。审计创新活动应更加注重强调研工作,在深入了解情况、广泛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将创新水平、创新内容立足于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宏观性、建设性、开放性和科学性,将活动的开展与各地实际工作相结合,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实施方案及考核标准宜简化而易于操作,实际而不教条,宽松而不苛求,重点保护、鼓励各级审计机关尤其是县(区)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此项活动扎扎实实付诸实践,真正推动审计创新发展。
二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在活动开展中,应明确审计工作的重点,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审计理念,紧紧围绕更好更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把握好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以服务体现审计价值,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此外,还要大胆实践,突破难点,为适应审计工作转型奠定基础。即在审计技术创新方面,以全面推行计算机审计为重点,将计算机审计方法和内部控制测评方法、抽样审计方法等先进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促进审计执法水平的提高;在审计内容创新方面,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专项调查等工作,努力提高审计监督的层次;在审计管理创新方面,以科学整合审计资源为重点,运用现代管理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审计活动及其关系进行统筹协调,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要方案论证、完善考核。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谋划,精心组织,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可广泛开展下列活动,如制定出一系列鼓励审计创新的制度;完成一批审计应用软件的研发;开展一次审计创新项目评比;进行一次审计创新成果交流;表彰一批审计创新能手,从而在审计机关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创新体系,营造一个有利于审计创新的环境,带出一支勇于创新的审计队伍,真正达到和实现预期的活动目标和效果。同时,完善考核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并适时采取适当方式将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公布,强化各地的争先意识,进一步推动审计创新活动的开展。
三、开展好审计创新活动,贵在实践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每一项审计创新都是以实践工作为基础,正如毛主席所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开展“审计创新年”活动,最重要的是实际工作中勇于创新,并将创新的结果不断应用于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