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审计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原则

录入时间:2008-09-17

【中华财税网2008/9/17信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审计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务必大力推进。但是,目前,审计文化建设还处于摸索探讨之中,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和完善。在此,笔者试就审计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原则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是说人类在繁衍生息、生产劳动中改变了自己、改变了自然,同时也创造了文化。文化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分。我们通常讲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当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那么,什么是审计文化? 
  审计是在受托管理、受托经营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审计萌芽于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审计的需求凸现,审计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经济建设一日千里,审计也随着空前的发展和壮大。广大审计工作者在长期的审计工作实践和服务中创造和形成了许多好的、具有审计工作特色的精神观念,包括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我们用时代的要求加以总结提炼,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是审计文化。 
  根据以上思路,是否可以将审计文化的内涵作如下简述: 
  审计文化是审计人员在过去审计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融审计思想观念、理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优良传统的总和。它既是强大的精神支柱,又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产出高质量的审计产品,为经济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审计服务。审计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渗透于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是审计工作具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二、审计文化的功能 
  先进的审计文化,对大力推进审计改革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主要有四: 
  一是导向功能。先进审计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取向的,即是说:先进的审计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爱国主义,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无论是审计集体或个人,都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只有这样,审计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堂。例如,科学发展观,可说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联系到审计工作,必须在抓好经济监督的同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舍此,审计就会陷入困境。所以,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千方百计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审计工作者要围绕服务作好各项审计监督工作,显示审计工作的社会价值,也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价值。再如,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审计工作必须在这种时代精神引领下,在审计体制、制度和方法上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否则没有出路,也没有退路。在百舸争流的今天,不进则退,进慢了也是退。 
  二是凝聚功能。当前,审计队伍的主流思想和行为方式是好的。但是,受外界不同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少数同志也存在某些与主流不一致的地方,有的鼠目寸光,看眼前的多,看长远的少;有的胸无大志,工作马虎应付,不求进取;有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随意出具审计结论;有的缺乏和谐意识,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归纳起来,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在理想和信念上出了偏差,发展下去是危险的。胡锦涛总书记讲:“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审计文化讲的是人们共识的理想和信念。它好像一支无形的手,撇开私心杂念,把审计人员和审计事业的总目标紧密地黏合起来,使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统一到大方向上来,为实现目标携手并进。实践证明,在繁重而又平凡的审计工作中,大家合理分工,通力协作,发挥团队精神,获得了许多荣誉和成果,用集体荣誉和成果诠释了审计文化凝聚力。 
  三是激励功能。审计文化是一种奋进的精神,激励全体审计人员团结向上,积极工作。如果从功利角度讲,审计职业平凡、物质生活清贫,谈不上什么升官发财。但是,广大审计工作者,在审计文化精神的薰陶和鼓舞下,深深懂得人生的意义远不止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精神是伟大的,使人们从内心热爱审计工作,献身审计事业。激发人们不甘落后,勇往直前,树立起搞好审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有的为了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工作不分昼夜,进行了大量的审计调查、整理和核实;有的为了排除外界对审计工作的干扰,不顾个人得失,做了很多宣传、沟通工作,有时甚至针锋相对,保证了审计结果的客观与真实。有的为了做好审计服务工作,加班加点挖掘审计资源,整理和分析了许多有价值的审计分析和论文,为领导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 
  四是约束功能。审计人员除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外,审计部门为了更好地实现审计工作目标,还结合实际,在民主的基础上,制定了必要的管理制度。如:审计岗位责任制、“审计过错追究制”、审计业务工作程序、集体学习制度、廉政勤政制度、出勤考核制度、年终奖罚制度等。这些共识的制度,也是审计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告诉审计人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同时也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违者要承担什么后果。对审计人员起着极强的约束作用。 
  以上四项主要功能,充分体现了审计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从目前看,很需要发挥这种“软实力”的作用,从长远看,“软实力”甚至比“硬实力”更具有持久性,更具有影响力。 
  三、审计文化建设原则 
  审计署在2003年就已提出把“加强审计机关文化建设”作为审计工作发展目标之一。笔者认为,建设审计文化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审计文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价值体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建设审计文化的标杆。 
  (二)以人为本是建设审计文化的核心。审计工作者是审计文化的主体,也是建设审计文化的重要力量。审计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审计文化建设主要是满足审计人的精神需求。首先要使广大审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正确处理人生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和谐审计。二是要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当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关键时期,审计工作者只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并与做好具体的审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理想和信念的凝聚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积极地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相反,理想和信念的动摇,不仅贻误人生,也无益于审计工作,甚至变成历史的罪人。三是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审计人才。审计是一门科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科学审计、科学分析,要科学、客观地作出审计结论,没有知识是不可能做到的;审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没有科学的头脑,是改不好的,创不新的。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推动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恪守职业道德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点。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工作者做人的灵魂,是做人的一个行为准则,要作为审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审计工作的业务性很强,职业道德也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表现在审计监督工作上。审计监督工作环节较多,十分具体。从业务工作来看,都是围绕着提高审计质量开展的,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良传统。如:审计实践中形成的“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便是审计人员公认的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广大审计工作者为了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有着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有着不怕困难,排除外界对审计结果干扰的实事求是精神。二是表现在审计服务工作上,把“服务”看成审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服务工作中讲诚信、讲质量、讲时效,不断满足领导和社会公众对审计信息的需求,体现了审计人的价值与贡献。
  (四)审计管理制度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审计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是审计文化观念的一种有形载体。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说明了审计活动需要有约束力。这种约束力,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外,还要有审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的规划、工作程序、各种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审计内涵的一种体现,对审计人员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审计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审计工作目标起到保证作用。 
  同时,建设先进的审计文化,既要有普遍意义,也要因地制宜,由于各地各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建设审计文化的内容应有所侧重,各具特色,不可能千篇一律。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