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关于财政审计工作创新的思考

录入时间:2008-04-28

【中华财税网2008/4/28信息】 创新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动力,作为国家审计永恒主题的财政审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制度日益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促进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受我国审计体制等因素制约,财政审计还面临一些困难,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创新。而这种改进与创新既要考虑其前瞻性,又要顾及其渐进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一、财政审计目标的重新定位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其目标就是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财政资金的使用逐步转移到满足政府履行职能和社会公共需要上来,突出财政的公共性特征。财政资金使用合规、效率,是提供公共商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行公共财政的前提条件。以往审计机关在确定财政资金的审计目标时,往往以监督支出是否真实,支出的范围是否合法、合规为重点,忽略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现代财政审计的新要求。国家审计作为宏观调控的监督部门,具有监督国家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有效的重要职责。为此,财政审计目标应顺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联系公共财政逐步建立的客观情况,进行有效的重新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树立财政审计的新理念,要以规范预算管理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逐步探索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绩效审计,以进一步提高财政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财政审计范围的明确界定 

  结合财政审计目标的重新定位,对财政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也应做出适当调整。具体而言,一是要结合财政制度改革,深化预算执行审 计。对财政部门的审计,要重点检查和揭露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和不规范的问题,促进细化预算和规范管理。对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审计,要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和促进依法有效履行职责为目标,重点检查其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关税政策情况,揭露和纠正征不利、收虚假、偷逃骗税等执法犯法、渎职犯罪问题。对政府组成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重点应揭露和纠正各部门擅自调整预算,挪用、滞留、截留财政资金以及私设“小金库”、损失浪费的问题,保障财政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二是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重点开展对国债资金和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重点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各项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三是要积极开展审计调查,将政府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作为审计调查的重要内容,针对问题深入研究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从完善制度、机制上有针对性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 

  三、财政审计方式的逐步完善 

  受财政审计对象、条件、观念等制约,以往财政审计多侧重于传统的手工账册审计,花费时间比较多,效率较低,且审计风险也较大。随着审计署金审工程的开发完善和OA管理系统的全面推广应用,在审计实施现场构建适应信息化要求的计算机审计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计算机控制,已成为现代审计发展的需要。为此,首先在审计中要树立计算机审计理念,在不断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AO软件总结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和AO应用实例。同时通过AO和OA的交互,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其次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统一核算与会计电算化,我们要积极探索与实践联网审计,逐步建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方式,实现电子数据远程前台采集和在线时时核查。三是逐步建立审计对象、审计资料、审计报告、财经审计法规、审计专家经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库,实现被审计单位信息资源的随时更新与共享。四是全力打造懂技术、会管理、善打硬仗的“信息审计”、“数字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审计方式的要求。 

  四、财政审计模式的不断改进 

  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经验,风险导向型审计已成为当前审计模式的主流。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审计,应在现有审计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与尝试。所谓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判断、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程度,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把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领域的实质性测试,将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达到降低检查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五、财政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提升审计质量是促进财政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财政审计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推进管理创新,建立起长效机制。一是强化质量控制的组织、内容和方法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修订后的审计法、审计署6号令、认真落实审计业务会议、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审计过错追究等制度,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和行为。二是改进计划管理,建立综合性审计项目统筹组织机制,增强计划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前瞻性,使计划安排体现现代财政审计的思路。三是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增强职业敏感性,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关注财政资金运用上的重大风险和重大损失浪费问题,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