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重大项目的专项审计与效益审计
录入时间:2005-04-11
【中华财税信息网北京04/11/2005信息】 加强对重大项目的专项审计并予以制
度化
类似大学城建设项目,动辄投资金额高达上百亿,占用土地一般也都是在万亩以
上,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对
于类似重大项目,必须加强专项审计。开展专项审计,能够增加针对性和影响力,减
少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开展专项审计,可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便于把
问题查深查透,并提出改善建议且易于得到落实。开展专项审计,能够将同级审计变
成上级审下级。开展专项审计,应该精选重大项目,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环境效
益有较大影响的项目或事业进行专门审计。最近几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大学城建设风
风火火,社会影响也很大,问题也不是在今年审计署专项审计过程中才于一夜之间暴
露出来的,之前就已经有对大学城违规占地的报道。但何以一直未引起重视?且在审
计署审计报告之后又引起如此反响呢?显然,审计署的专项审计功不可没,专项审计
可以对重大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带来明显的监督作用。
现行的《审计法》未规定审计机关要对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项目或事业进行专项审
计,这将可能使“审计风暴”真的只是一场“风暴”,风暴之后一切又回归平常。因
此,有必要把对重大项目进行专项审计给予制度化,用制度的形式保证重大项目或事
业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对于一些跨越多个年度的重大项目或事业,在对其进
行专项审计以后,还可以把专项审计内容归入到年度审计的范围,对其进行跟踪审计。
积极开展重大项目的效益审计
当前的“大学城”建设一般是“先建城,再引进大学”,而根据审计调查结果反
映:盲目建设“大学城”的后果是出现“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闲置--不良资产”的
恶性循环。因此必须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对重大建设项目或事业给国家和地方带来的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审计监控,以减少资源的闲置、浪费,实现社会
资源的最大效益。
在效益审计中,经常通过回答以下两个基本问题来实现其监督职能:①是否在以
正确的方式行事?这与合规性目的有关,即审计人员需要知道行政部门是否遵守了有
关的规则和要求。为了扩大分析,在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前提下,该问题应该延伸包
括所开展的活动是否被认为是最恰当的。因此,效益审计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性和效率
性。②是否做了正确的事情?对于该点,另一种提法是,所采取的政策是否得到了恰
当执行,是否应用了充分的手段来达到有关目的。事实上,此问题暗示某政府事业或
者用以实现某目标的办法将承担被质疑的风险。它经常与社会影响或社会效益相关,
扩展了第一个问题的分析范围。因此,通过效益审计,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同时也
要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bf200501066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