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计辅导库 > 正文

财务造假伎俩揭秘

录入时间:2004-12-21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1/2004信息】 在证券市场上,作为普通的投资者,要想 避免掉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陷阱里,就需要花一点时间了解财务造假的主要伎俩。    一般而言,财务造假是围绕一些财务指标展开的,如净资产收益率(国内证券市 场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往往会要求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某个标准)。在大部分的财务 造假中,主要是围绕每股利润展开的。下面就针对“每股利润”这个指标,对一些常 见的造假展开分析。    大家都知道,利润=收入-成本,如果要增加利润,就必须增加收入、减少成本。 造假者也是围绕这个思路动脑子。    虚增收入   一家公司的收入主要包括营业内收入和非营业内收入。反映公司长久获利能力的 是营业内收入。在短期内,增加营业内收入一般比较难,相对而言,增加营业外收入 就要容易多了。    增加营业外收入,可以有很多手段,如剥离坏帐,减免利息,国家税收的优惠或 退税,一次性出让某个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某个项目、某个子公司、某个参股公司 的股权等等。   增加营业内收入,主要是通过多计收入、提前计算收入、人为创造收入等方法来 实现。    所谓多计收入,就是把公司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客 户或关联方。   所谓提前计算收入,就是把还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也计算到当期的收入中。    所谓人为创造收入,就是公司出钱贷款给客户来购买自己的产品,等等。   虚减成本   减少成本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思路和增加收入差不多,就是推后计算成本、非法 地少算或不算成本、合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   所谓推后计算成本,就是把本应该在当期计算的成本尽量后推,在当期只计算一 部分成本。   所谓非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就是把本来应该算入的成本给偷工减料了。例如已 被揭露的蓝田股份造假案,上市公司享受了大量广告投入的好处,但广告的费用却基 本上由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来承担。    所谓合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合法手段,如股票期权,在使 公司员工得到很高的收入的同时,公司财务报表却体现很少的成本。   如何辨别财务造假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常识   常识,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投资 者识别造假的主要途径。    比如,上市公司基本上都获得不寻常的高额利润,要思考一些问题:这么高的利 润是怎么来的?收入是怎么计算的?成本是怎么计算的?营销成本(尤其是巨额的广 告投入)是怎么计算的?巨额投入的资本品(如生产手机的设备)如何摊销?回款情 况怎么样?这个行业的门槛高不高?如果不高,为什么能不寻常地实现比相近的制造 业要高很多的利润率?这么高的利润率能维持多久?如果这些问题都想一想,就能及 时发现一些新情况。    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反常收入、尤其是关联交易   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前面列举的两个案例都涉及到重大交易,这是很多非法、 “灰法”(看似合法,但既不道德,又缺乏合法原则支持)的财务造假最常采用的手 段。那些重大交易,表面上大股东或者关联方吃了大亏,但它们最终会大笔地从其他 普通投资者手中赚回来。靠重大交易而取得利润,往往不会创造太多的现金流,产生 的利润也是一次性的,不会持久。而且,经常搞重大交易的公司,往往对老老实实搞 经营已经没有了兴趣,这种染上坏习惯的公司,也很难变成真正的蓝筹公司。    应收账款   如果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在增加、或者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 速度、平均应收账龄在增加,这往往是公司要出问题的先兆。    重要财务指标的连续性   如果一家公司变化太快,玩“蹦极”运动,一下从连续多年的亏损变成每股1元 多的赢利,一下从垃圾股ST变为“绩优成长”,同时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也提前高 歌猛进,此时,普通的投资者就要分外留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利润高速成长的背后 故事。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