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包装”与分析
录入时间:2004-09-14
【中华财税网北京09/14/2004信息】 现金流量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现金流量方
面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
和发展。企业现金充裕,就可以及时购入必要的材料物资和固定资产、及时支付工资、
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和利息;反之,轻则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重则危及企业的
生存。
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年度报表应提供的基本报表之一,受到报表使用者(企业管
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企业会计准则
--现金流量表》从1998年首次公布到2001年修订,它的颁布、修订和实施,
对于进一步规范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其应提供的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刘姝威对蓝田股份的现金流量分析
导致一个股市神话的破灭到金融机构把非筹资性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比例作为评价
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以及上市公司把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作为体现业绩优
劣的指标与每股净利润作为衡量上市公司业绩的最重要的指标来为上市公司排名,这
一些无不表明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所传达的信息正受到报表使用者前所未有的重视。然
而正像所有的会计造假一样,为了达到企业自身的目的,现金流量表也往往会被“包
装”,“粉饰”。本人在执行非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的过程中,也屡屡发现某些企业
或为了评定信用等级,或为了获取银行贷款,或为满足于其他方面的需要,而对现金
流量表进行随意调节。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通过
对企业的现金流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
态状况。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
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
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并配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将现金和流动
负债比较计算出现金比率,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净流星与流动负债
比较计算出非筹资性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率,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进
行比较计算出盈利现金比率。上市公司还可以将现金流量净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进
行比较,计算出每股现金流量等指标来判断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周转能
力以及企业对外部资金的需求情况;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是企业创造利润的主要渠道,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可
以了解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现金流量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正因为其重要,编制的复杂和困难,它也容易为企业所
利用,在其中进行一些调节,以换取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对企业的“信任”,或取得投
资或取得信贷资金或获取其他优惠政策。下面从如何分析地看待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
流量作一些讨论。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包装”方法
正因为现金流星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现金流量数据有关的指标的应用,使
得达不到指标要求的企业想方设法走“捷径”,“创造”体现高质量的指标,博取投
资方、债权人的“欢心”,以期获取外部资金的投入。
(一)生拉硬凑,将没有流动性的(限定用途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充抵现金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定义,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
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
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存款包括“银行存款”账户核算的存入金融机
构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也包括“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的外埠存款、银行汇
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从上面的
定义可以看出,现金应能够随时用于支付,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定期存款、限定用途
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则不应列为现金。
随着票据的广泛流通,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兼具银行信用、可流通、
可转让的优点被企业广泛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企业在向银行申
请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时往往被要求在开具银行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保证金比例为
10%、20%、30%、40%、50%、80%不等,有的更高达100%。这
笔保证金一般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直接划付,企业不能动用,更不能用于随时支付,
这实际上就是限定了用途的存款。企业一般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放入“其他货币资
金”科目核算,在编制现金流量表计算现金净增加额时直接以货币资金的期末数减去
期初数,由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这将直接放大或缩小经营活动的现金
流量净额。因为应付票据的增减变动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
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存出的银行承兑保证金包含在现金的期末余额中增加
了现金的净增加额。存出保证金既不是投资活动,也不属于筹资活动,现金净增加额
的加大势必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得到反映,增大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使得如现金比率、非筹资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率、盈利现金比率、每股
现金流量都得到“良好”表现。这实质上是粉饰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某企
业,现金期末余额6178万元(其中银行承兑保证金5340万元),期初余额
3150万元(其中银行承兑保证金2540万元),现金净增加额为3028万元,
剔除银行承兑保证金后的现金净增加额228万元,两者差额是2800万元,也就
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被增加了2800万元。
(二)利用“预收账款”增加期末现金余额
企业可以利用往来单位或母公司或同一母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之间在年末调拨资金,
挂入“预收账款”账户,突击增加年末的现金余额,人为增大当年现金净流量,并直
接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使得相关指标被人为提高。年度过后,再将资金退
回。
(三)用关联企业销售或延迟退货增加期末现金余额
就象利润表造假一样,虚增销售不仅可以包装利润表,同时可以增加现金流量净
额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来虚无的销售,通过关联企业开票,收入现金;或当
年度的退货,当年不开具红字发票冲抵当年销售额,而拖延至下一年度,从而增加本
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四)运用票据套现
年末将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套取现金,或将应收票据转让给客户,或通过关联企
业和母公司换取现金来增加年末现金余额。不仅应收票据可以贴现,企业还将应付票
据付给关联企业,再通过背书转让回来,再向银行贴现或通过关联企业向银行贴现再
将资金转回到企业账户,通过“预收账款”或收回“其他应收款”等名义增加期末现
金余额,同时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中反映出来。
(五)应付款项暂不支付
应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费暂不支付;应付给供应商的货款推迟到年度后
支付,应付给金融机构的利息延迟支付,应付给其他单位的费用推迟支付,这样就减
少了现金流出,相应增加了现金流量净额。如某企业将本应于年底发放的职工工资、
奖金200多万元推迟到年初发放,仅此一项就增加了现金流量净额200多万元。
二、分析判断企业现金流量表是否有“水分”的方法
虽然企业可以通过种种途径来增加现金流量净额,粉饰现金流量表,作为报表使
用者,该从哪些方面来识别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是否包含“水分”呢?
我们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中的项目与现金流量表中的项目的相关性进行分
析;也可以从企业披露的销售,职工人数等与费用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从企业所
处的市场环境、行业特点、企业自身规模等方面进行可比性分析。
(一)相关项目的分析
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资产规模,销售形势,
生产能力,通过一些具体项目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具体的指标的数据,如销售利
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产成品销售率,结合企业所在的行业与产品特
点,并与以前年度相比较,如果差异显著,除特殊情况外,我们可以判断企业有人为
调节的可能。
直接采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一些数据也可以进行分析,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某(1+适用税率)+其他业
务利润+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末-期
初)+本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损失。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合理的
误差是可以接受的,若误差超过20%,则表明企业可能进行了人为调节。
尽管损益表的编制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以收付实现
制为基础的,但企业净利润的变化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肯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有了明显的增长,相应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也会
有明显的增加,虽然增加的幅度不可能相同,但两者之间是正反相关的;如果企业损
益表反映的净利润明显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没有变化或不升反降,那说明企业的
经营活动异常,或企业的利润来源于投资或筹资活动,那企业的发展前景应引起注意。
(二)合理性分析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除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对于工商企业
而言,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各项税
费等。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与净利润的增长相比也应是均衡地增长。
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市场销售状况、产品的销售特点、结算方式、原料的
供求关系、结算方式,是否有可能形成巨额的预收账款或大量的应付帐款。如果一个
企业的产品供过于求或不适销对路,账面却有大量的预收账款则明显有“伪造”之嫌。
企业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中扣除不以现金支付的折旧、准备与销售收入之间一
般会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等与企业用工规模、工资标准是对应的;支付的利息与借款之间的比例与银行借款利
率相比应该是适当的,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合理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中与经营活
动有关的付现反映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反
映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支付的利息则反映在筹资活动的现金
流量中。
(三)现金流量表内部构成部分的分析
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
生的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
响的编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比较明确的对应关系,如果企
业为了增加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就势必要减少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
因此我们可以从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否异常来判断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
否正常。如某企业,现金期末余额为1078万元,期初余额为1298万元,现金
净增加额为-220万元。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期初数为1700万元,期末数为
4600万元,本年分配利润340万元,支付利息172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净额2388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022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
额-586万元;按这组现金流量表的数据根本无法满足银行考核的非筹资性现金流
量与流动负债比例大于等于15%的要求,于是企业“创造性”地调低了筹资活动现
金流量,调高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于这种调节,只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就
能看出端倪。另外一些不是特别明显的调节手段则需我们更加细致深入地分析。
(四)针对银行承兑保证金是否应从现金期末余额中剔除的问题,本身值得商讨,
但本人认为银行承兑保证金既然被限定了用途,企业不可能随时动用,根据《企业会
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定义,尽管在“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也不应该直接用
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减去期初余额来计算现金净增加额。货币资金中是否包含了银行
承兑保证金,我们可以从应付票据的期末余额、种类,开具银行对开具银行承兑汇票
的一般规定去了解,当然还可以直接了当地通过企业“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承兑保证
金”明细项目中知道。如果企业用以计算现金净增加额的期末数中包含了银行承兑汇
票保证金,按照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可以知道肯定反映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
量中了。
以上是本人在对一般工商企业的审计过程中对现金流量表的审核时发现及思考的
一些问题,上述只是本人的初浅想法,希望能和同行进行探讨。
(az200408064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