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公司审计案例分析:贷款业务审计案例分析--基本案情
录入时间:2004-03-30
【中华财税网北京03/30/2004信息】 第二章 贷款业务审计案例分析
贷款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有借有还的原则,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
放贷给客户并约定一定期限归还贷款本息的经济行为。贷款作为一种传统业务,是商
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其利息收入也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经营收入来源。贷款可
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类。按贷款的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
贷款;按贷款用途可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按贷款投放行业可分为工业
贷款、农业贷款和商业贷款等;按贷款保障程度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
现;按贷款币种不同可分为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按贷款的风险程度划分,我国将
贷款划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其中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
呆账贷款统称不良贷款;与此相对应,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五级分类,即将贷款分为
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按照规定,我国商业银行从
2002年起,将按照国际惯例普遍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贷款业务审计是指审计中介机构接受委托,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
的要求,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即
“三性”原则)、合法性以及财务核算的真实性所实施的审计核实、鉴证和评价活动。
贷款业务审计是商业银行审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贷款业务的审计,揭示商
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使商业银行更好地贯彻国家的货币信贷政策,坚持
信贷管理原则,强化内部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从而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
能力。
一、基本案情
2002年2月8日至3月8日,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的郑田、江国庆等注册会计师,依
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和《关于对中泰银行200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的真
实、合法和效益审计的实施方案》规定要求,对中泰银行贷款业务的真实性、合法合
规性和效益、安全、流动性情况进行了审计。
(一)审计重点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的郑田、江国庆等注册会计师,在对中泰银行贷款业务进行
审计时,所确定的审计重点内容包括贷款经营原则执行情况、贷款业务管理、贷款真
实性、贷款担保、贷款利率执行和不良资产管理等六个方面:
1.贷款经营原则执行情况方面
(1)贷款安全性审查。从中泰银行贷款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三个阶段进行审
查,以判断贷款的安全程度:一是审查贷前风险防范措施实施的可靠性。主要审查贷
款是否经过调查、评估等过程,其评估报告可靠程度如何,采用的贷款保证方式是否
有效;二是审查贷款发放的审批、签约等有关内控制度的可靠性。主要审查贷款是否
经过审批部门的决策,是否超越授权额度及授信额度,借款合同主要条款是否与决策
部门意见相符,是否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发放贷款;三是审查贷款发放后风险控制措施
的可靠性。主要审查对贷款用途的监控措施是否得到落实,贷款担保方的偿贷能力有
无重大变化,违约处罚是否得到执行等。
(2)贷款流动性审查。从中泰银行贷款结构、贷款质量及贷款后的监督检查等方
面进行审查,以判断贷款的变现能力和周转程度。一是审查贷款资产结构的组合是否
合理、有效,贷款资产流动性比率是否合理,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是否相配;二
是审查贷款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对贷款质量结构比例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靠性和
合理性。
(3)贷款效益性审查。从中泰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贷款利率的确定和提高贷
款质量等方面进行审查,以判断贷款的赢利能力。一是审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关情
况。主要审查其存贷款比例、资产收益率、贷款收息率等指标,判断其存贷款比例控
制是否符合提高资产盈利性原则;二是审查贷款利率的确定是否符合人民银行的有关
规定。
2.贷款业务管理方面
(1)贷款业务操作规程审查。主要审查中泰银行执行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
制度和授权授信制度等有关内控制度的有效情况。一是审查是否建立了审贷分离制度,
对各项贷款是否进行贷前评估、调查等工作;是否建立了岗位责任制,贷款管理部门
及个人的权利和责任是否明确;二是审查是否落实相关内控制度,是否落实信贷管理
人员离职审计制度;三是审查有关贷款审批制度执行情况。主要审查贷款审批时,贷
款管理部门是否对贷款调查报告、项目评估报告、客户资信评定等文件进行了审定,
是否提出了明确的审批意见,有无超越授权限额审批贷款的问题。
(2)贷款投向审查。主要通过对中泰银行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客户选择、
执行国家信贷投向的指导计划是否严格、贷款合同是否超越审批权限、是否存在以流
动资金贷款搞固定资产投资现象,是否存在违反人民银行信贷政策向禁止的行业发放
贷款等方面进行审查,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政策把握尺度做出评价。
(3)贷款投量审查。主要通过对信贷计划的执行情况及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余额
存贷比率、单一贷款比率等相关指标情况的审查,对印泰银行贷款结构和投量做出适
当的风险性评价。
(4)贷款风险管理审查。一是审查中泰银行对贷款风险权数确认是否正确,风险
权数是否依据经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认定的企业信用等级和项目风险等级确认;审查贷
款风险度测算是否正确;审查是否建立了贷款风险监控指标体系;二是审查中泰银行
是否建立了贷款风险防范制度,是否以风险度为主建立贷款审批机制;是否加强了对
贷款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对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和经营状况是否进行定期的考核分析;
是否对已逾期贷款进行了催收;三是审查中泰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是否合规,
是否按照现行规定比例、基数足额提取,有无多提或者少提呆账准备金的现象。
3.贷款真实性方面
(1)贷款总量真实性审查。主要审查中泰银行贷款总量不仅包括纳入贷款科目核
算的各项贷款总额,还包括中泰银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各项垫款如信用证、担保、
银行承兑汇票等到期不能兑付的垫款等。
(2)不良贷款结构真实性审查。一是审查中泰银行不良贷款的划分是否符合《贷
款通则》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不良贷款的档次划分是否准确;二是审查中泰办理借
新还旧贷款的真实情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三是审查中泰银行认定不良贷款程序是
否符合规定要求。
4.贷款担保方面
(1)审查中泰银行按规定发放信用贷款是否采取了担保措施,有无不要求借款人
提供担保而发放贷款的问题;审查中泰银行对抵押物、质押物是否进行了评估,对保
证人的履约能力等情况是否进行了调查,有无未经调查评估而与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
的现象;审查中泰银行是否在担保贷款到期时及时采取追偿措施来确保抵押权和质押
权。
(2)审查担保合同的合法合规性情况,担保合同的各项条款是否符合《担保法》
的有关规定。
5.贷款利率执行方面
对中泰银行贷款利率合法性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1)审查贷款利率是否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有无任意提高或降低贷款利率
的问题。
(2)审查是否存在通过向借款人加收手续费、咨询费等手段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的
情况;
6.不良贷款管理方面
对中泰银行不良贷款管理情况审查的主要内容是:
(1)审阅有关信贷档案资料,审查中泰银行的不良贷款档案是否健全;银行是否
定期地评估风险状况;不良贷款分类结果是否及时反映到贷款决策部门。
(2)审查不良贷款基本情况,分析并确认形成不良贷款原因,主要审查不良贷款
的实际用途是否与贷款合同规定用途相符等情况。
(3)确定不良贷款还款可能性。可以从借款人财务状况、信用支持、现金流量等
方面进行评估。
(4)重新确定不良贷款分类结果,并将贷款分类结果与中泰银行内部的分类结果
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二者的差异,同时分析确定形成差异的原因。
(二)审计轨迹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的郑田、江国庆等注册会计师对中泰银行贷款业务的审计,
是按照审计业务规范要求,采用审阅法、核对法、实地调查法等审计方法进行的,并
编制如下主要审计工作底稿,以显示审计轨迹:
序号 名 称 索引号
1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贷款业务内部控制调查表 C2-1
2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贷款业务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方法和 C2-2
程序表
3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贷款经营原则执行情况审计方法和程 C2-3
序表
4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贷款政策执行情况审计方法和程序表 C2-4
5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贷款制度执行情况审计方法和程序表 C2-5
6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不良贷款管理执行情况审计方法和程 C2-6
序表
7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贷款风险管理情况审计方法和程序表 C2-7
8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贷款总量真实性审计方法和程序表 C2-8
9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贷款质量真实性审计方法和程序表 C2-9
10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贷款利息收入审计方法和程序表 C2-10
11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信贷业务审计方法和程序表 C2-11
(三)几点启示
一是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运用业务形式,不仅业务量大,而且涉及
面广,因为其他资金运用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贷款
业务,因此,对贷款业务审计时,审计人员要充分运用抽样法、核对法、判断分析法
等方法,从大量的表内贷款业务和表外垫款等信贷业务中确定出重点审计方向,查出
问题,从而对商业银行总体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以达到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审计目的。
二是对贷款总量真实性审查,审计人员可主要运用审查法、核对法和比较分析法
等审计方法进行全面审查,以确保贷款总量的真实性。
三是对贷款质量真实性审查,审计人员必须是在核实贷款总量的前提下进行,以
确保贷款质量的总量不会发生遗漏。
四是对贷款业务合规性审查,审计人员应采用审查法和判断法等审计方法重点分
析贷款业务管理、投向、用途和利率执行等情况是否存在违规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