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门决算审签工作的几点认识
录入时间:2001-09-19
【中华财税网北京09/19/2001信息】 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要求审计部门
逐步实行对部门决算的审签制度。部门决算审签是指审计机关就有关部门或预算单位
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行为。决算审签制度
的建立将是政府审计的一项重要发展。
一、部门决算审签的目的与内容
决算审签的目标,是为了审查有关部门或预算单位执行国家预算的合法合规性,
以及反映预算活动资料的真实性,并对其编制的预算执行报告发表意见。
决算审签的内容与我们以往所开展的预算执行审计基本是相同的,如审查预算收
入内容的合法性,预算收入组织与上缴的及时性,预算收入入账的完整性,预算支出
的合规性,是否按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支出,预算支出的真实性,预算管理制
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
审签的结果体现形式将是审计机关就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财务报告所发表的审计
意见,如就其报告是否能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预算收支情况,被审计单位的预算
收支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制度等。对
于审计中发现的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审计机关还应提出改进建议,出具管理建
议书。
二、实行部门决算审签制度的意义
第一,审签制度的建立使审计作为国家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个完整的
管理系统中,监督检查是考察一项活动是否有效完成的一个必要环节。长期以来在我
国的财政管理活动中,虽然相应的监督检查一直在开展,如财政部门开展的稽查、财
税大检查等。但是这些监督检查还没有作为一项必要的条件,不论是否经过监督检查,
都不影响其财政运转。建立审签制度,要求各预算单位年度财务报告都要经过审计机
关的审计,并签署审计意见后才能正式报出。这样就将审计作为预算管理的一个必要
的环节,没有经过审计机关的审计,其决算就不能得到批复,下年预算也不能取得。
这就为国家规范预算管理创造了条件。
第二,实行审签制度将使得对预算的监督更加规范。过去进行的预算监督检查,
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有些由财政管理机关开展的监督检查,其独立
性不够。二是监督检查还是部分或局部的,覆盖面还不够。三是监督检查的内容以及
检查的深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工作还不规范。四是监督检查的结果体现形式不
统一,也不具证明力,其利用程度也不高。实行审签制度后,从审计的对象的选择上,
凡是纳入预算单位决算草表审签范围的单位每年由审计机关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
行审计,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预算报告签署审计意见,并将审计结果提交给人大、
政府、预算管理部门等。实行审签制度后将使得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规范化。
第三,实行审签制度可以减少重复监督。目前对预算单位的监督重复现象还很严
重。从监督主体来看,有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收机关、临时检查组织、社会审计
组织等。从监督检查的形式看,有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有全面审计和专项检查,
有法定的审计和委托审计等多种情况。这无疑会造成重复监督检查,增加了预算单位
的负担。实行决算审签制度后,由审计机关一家对预算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发布权威
性审计意见,供其他单位和部门使用,这就可以减少重复检查。
第四,实行审签便于协调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长期以来一些被审计单位将审计
视为对立一方,在处理审计与被审计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被审计单位在接受
审计时,不配合工作,不能全面提供资料,有的甚至人为设置障碍。这些现象的产生,
既有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认识不足的因素,更主要的是由于审计还没有成为其工作的必
要组成部分。实行决算审签制度后,预算单位的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必须接受审计,
在审计机关签署审计意见之后才能正式对外报出。没有审计机关的审计意见,其财务
报告就是一个不完整的报告,对外是不能被接受的。在这种条件下,预算单位就能够
正确认识审计工作,并将接受审计作为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可以为审计工作的
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三、实行部门决算审签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实行决算审签制度对审计机关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的财政财务审计比较,审
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审计机关应妥善安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由于预算单位决算草表审签制度要
求财政年度结束,预算单位提出财务报告时就要附有审计机关的审计意见。审计机关
不可能在预算单位报表编制完成后再开始审计,而必须在年度开始时就对预算单位的
审计进行计划。一个审计项目的审计可以安排多次,如期初计划、中期审计和最后审
计等几个阶段。这样才能将审计工作与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结合起来,保证按期
提出审计意见。
二是审计的技术方法要有所改变。由于对预算单位的财务报告签署意见,是一种
对财务报告的总体可靠性所作的评价。这种意见的表达不是就所审计发现的问题来发
表的,而是要对报表各个方面的可靠性作出的专业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在
执行一项审计任务时就需要考虑采用能适合报表审签需要的审计方法。如对审计事项
重要性进行评价的方法,抽样审计技术、审计风险评价方法等。
三是要建立与部门决算审签相配套的规范和制度。这些制度包括:确定审计的时
间,即审计机关应在何时开展审计,何时出具审计报告;规定审计范围和工作程序,
即哪些内容属于决算审签的,哪些不属于,工作程序上如何与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相衔
接;确定审计结果的体现形式,即出具何种审计意见或报告,报送对象是谁,反映什
么内容等。同时审计机关还应制定相应的审计准则,以规范决算审签工作。
(d2001091700811)
(3)